今年5月,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WeRide(Nasdaq:WRD)创始人兼CEO韩旭在公开访谈中说:“企业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技术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文远知行不可能一直‘烧钱’。”
2025年第二季度,面对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大考,文远知行交出了优秀的答卷。根据财报,文远知行二季度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60.8%;Robotaxi业务二季度营收4590万,同比大幅增长836.7%,创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新纪录;Robotaxi业务占二季度营收比例大幅提升至36.1%,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毛利同比增长40.6%,增速稳步提高;Robotaxi安全运营超2,200天;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旗下产品拥有六国自动驾驶牌照的公司。
韩旭曾谈及,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道路上挑战有三个:一是软硬件一体的技术方案是否稳定与可靠;二是投资回报率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与预期;三是各地区不同的准入许可、运营范围等是否足够放开。
二季度的财报成绩彰显文远知行的商业规模效应日益清晰,本文将以此为例详细探究自动驾驶企业实现规模商业化的范本。
商业化的关键转折期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小规模商业化向大规模的关键转折期,而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是两个关键推动因素。
自动驾驶从来不缺足够吸引人的发展前景。以Robotaxi为例,巴克莱报告预计Robotaxi行业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加速增长期,且中国Robotaxi的单车制造成本已降至3.5-4万美元。
同时,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到2035年,自动驾驶将为相关企业带来超过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收入。
成本方面,得益于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核心硬件的量产,自动驾驶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芯片领域的“摩尔定律”延伸到自动驾驶行业。比如,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由2020年的1万美元降至千元级别,曾经业界常见的“制约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是激光雷达价格”言论已销声匿迹。
此外,早期自动驾驶的运营成本依赖车内安全员与远程安全员的双重配置,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但随着各种纯无人运营Robotaxi的试点应用,以及1对多远程辅助系统的逐渐成熟,运营成本的逐步下降也是行业重要趋势之一。
这些因素都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提供了助力。除开行业共性红利,文远知行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走到了行业发展前列。
通过技术突破,文远知行提供了新的降本方案。7月21日,文远知行推出了与联想车计算共同研发的、搭载NVIDIA最新一代DRIVE Thor X芯片的HPC 3.0车规级计算平台,并率先在公司全新一代Robotaxi GXR上应用。
(文远知行HPC 3.0平台)
由此,文远知行GXR也成为全球首款搭载NVIDIA DRIVE Thor X芯片的Robotaxi,拥有高达2000TOPS的算力。这不仅为文远知行在一段式端到端和VLM、VLA等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上抢占先机,还助力GXR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下降50%。此外,HPC 3.0还高度集成以太网网关、CAN网关、惯导定位、碰撞检测等功能模块,实现量产成本和售后维护成本的同步下降,平台全生命周期总成本(TCO)相比前代降低84%。
韩旭表示,HPC 3.0平台在GXR上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文远知行Robotaxi的可靠性和响应速度,也让商业部署成本大幅下降。
自动驾驶行业多年前就已解决了“技术可行性”的疑问,而随着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提升、各项试点应用有条不紊铺开,“商业化可行性”也不再是问题,下一个关键转折点,正是市场最关注的“盈利可行性”,也就是盈亏平衡。
那么,靠什么才能迈过盈亏平衡点呢?
大规模应用是盈亏平衡的“解药”
要讨论自动驾驶的盈亏平衡,规模化是绕不开的话题。
从商业角度来说,大规模部署与应用是平衡自动驾驶企业成本与营收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保障。
自动驾驶的规模越大,就能倒逼芯片与传感器制造商优化产线、提高产量、降低硬件价格,进而压缩部署和运营成本,以实现良性循环。同样,部署规模越大,所积累的真实道路数据越多,应对极端天气、恶劣路况、突发事件的感知决策能力就越强,模型进化速度越快,研发成本也能同步降低。
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大规模部署所积累的道路数据与用户体验,既能优化技术路线,也能直面社会伦理问题,以此证明技术可靠性、社会适配性与商业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地区的实际体验,民众对无人车的态度也将从谨慎变得更加开放,接受度更高。
一言以蔽之,大规模应用是自动驾驶行业迈过盈亏平衡的解药。
而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先决条件就是政策。只有政策足够开放,连点成区,连区成片,做到大范围的地域开放,甚至全城开放,自动驾驶才可能大规模落地。所以,可以说在自动驾驶行业,得牌照者得天下。纵观全球,文远知行是自动驾驶牌照覆盖市场最多的科技公司。
7月28日,文远知行宣布获得沙特阿拉伯颁发的自动驾驶牌照。这意味着,文远知行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旗下产品拥有六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涵盖中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和沙特。这一牌照优势在公司的自动驾驶规模上也得到了体现。当前,公司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超过1300辆,五条产品线三大场景全覆盖,在中东拥有最大规模Robotaxi车队,更不用说它一直在持续扩大车队规模——比如阿布扎比的Robotaxi车队自2024年以来就增长到3倍。
造血能力、规模化能力显现
建立了技术、成本、政策先发优势的文远知行,在造血能力、规模化落地能力上有了可量化的显现。
根据财报,2025年一季度,文远知行总营收7244万元,二季度为1.27亿元,环比增长75.3%;一季度Robotax营收1610万元,二季度为4590万元,环比增长185.1%;Robotaxi业务占公司总体营收比例由一季度的22.3%增长至二季度的36.1%;未来5年,文远知行与Uber还将新增15座国际城市,规模化部署Robotaxi,相关业绩有望进一步拉高。
这也表明,文远知行当前的业务布局具备成长性,营收增长给全球化步伐打下强心剂。在经历多个国家与地区业务拓展后,文远知行的商业可行性日益清晰,全球范围内核心业务多面开花,正不断彰显公司的商业价值。
中东地区政策友好、利润丰厚、需求强烈,是自动驾驶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半年,文远知行在中东频频落子,动作迅速,很快将其打造为自己的业绩支撑重点。
凭借沙特阿拉伯的自动驾驶牌照,文远知行可在沙特全国范围内部署Robotaxi服务。当前已与Uber及当地合作伙伴Ai Driver在利雅得开展试运营,覆盖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及利雅得多处核心区域,预计于2025年底在利雅得提供全面的Robotaxi商业运营服务。
(文远知行Robotaxi在迪拜)
除Robotaxi外,文远知行的无人扫地机(Robosweeper)S1也进入沙特,在利雅得落地中东首个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环卫项目。
在阿布扎比,文远知行Robotaxi车队规模自2024年以来增长到3倍,运营区域新增阿尔雷姆岛、阿尔马里亚岛,总服务范围覆盖阿布扎比近一半核心城区,订单量预计翻倍。2025年,运营范围还将拓展至哈利法城、玛斯达尔城及更多区域。
在迪拜,文远知行、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及Uber三方携手落地部署商业化Robotaxi出行服务,预计今年内开启试运营,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
中东之外,欧洲、东南亚和中国大本营,文远知行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也亮点频频。
在欧洲,文远知行与雷诺集团再度合作,为2025法国网球公开赛提供现场唯一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接驳服务。这是文远小巴第二次为法国网球公开赛提供接驳服务,并且今年新增了夜间服务时段,既能为赛事观众提供更大的便利,也体现了文远小巴L4级自动驾驶在夜间复杂城市环境中的稳定表现。
同时,在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支持下,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在新加坡RWS圣淘沙名胜世界开启纯无人运营,成为东南亚首款实现“车内无安全员”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
在上海,7月25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期间,文远知行携手奇瑞汽车、锦江出租,成功获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服务,标志着文远知行Robotaxi正式打开全球第10城。
(文远知行赋能的奇瑞Robotaxi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提供服务)
随着运营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技术降本红利,Robotaxi单车经济性有望持续改善,以此成为提升文远知行盈利能力的强大推进器,这也将为全球自动驾驶企业追寻的盈利路径提供新的破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