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印度首富合作:机遇还是陷阱?
深读商业(shendushye)
作者 | 耿秋瑜
编辑 | 刘满心
在美国贸易战升级背景下,咱们聊聊当下全球跨境行业的一桩大事件。多家报道显示,跨境快时尚电商Shein(希音),计划在素有“外资坟场”之称的印度,搭建一个平行于中国的服装供应链体系。其作为跨境行业头部企业,在贸易战硝烟、地缘政治暗礁、供应链多重难题下,应对当前状况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引发着外界的高度关注。
一、贸易冲突下印度为何成Shein供应链备选?
近一个月来,因美国宣布向中国、东南亚等全球制造业基地大幅加税,导致跨境贸易供应链成本激增,引发着全球经贸关系震荡与连锁反应。以跨境快时尚行业为例,美国最新政策不仅伤害了供需两侧,更是让Shein这样的头部企业经营压力甚大。为应对经营挑战,Shein从多个方面积极应对,先是持续削减在美国的广告流量投放,接着又宣布4月25日起开始涨价。但这些自救举措似乎治标不治本,破局点还得从供应链上找。
地缘政治风险飙升下,原先很多企业都把东南亚当成“避风港”,觉得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就能避开贸易战锋芒。可谁能想到,上述国家被快速卷入漩涡,之前的战略布局瞬间失效。这时候,Shein供应链备选方案便需要进一步扩容,从之前已有布局看,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印度这几个国家,便自然进入了视线。
先看巴西,虽说农业出口量全球领先,但在服装制造业上主要供应南美,很难满足Shein大规模、快节奏的生产需求,更难以快速补位原本由中国出口美国的服装产能。再看墨西哥,也可以排除,不仅服装产业规模小,而且对中国纺织服装也在加税,甚至只要其货物储存在其境内都要缴纳16%的增值税。进一步看土耳其,供应欧洲区域市场尚不足,同样也没有能力补位。这么一筛选,印度似乎就成了“潜力股”。印度有14亿多人口,劳动力充足且低廉。因而这段时间,Shein和印度信实零售合作,即打算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的消息,才闹得沸沸扬扬。
据台海网、中原新闻网、大象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消息人士称Shein不打算直接把供应链全搬到印度,而是和信实零售以“变通”方式,在印度建更多制造基地,准备整合印度2.5万家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条平行于中国的供应链。但不容忽视的是,Shein作为全球快时尚头部企业,其订单转移的过程中,无疑会给广州当地服装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近期有媒体走访番禺区Shein村时,村民们的情绪却很低落。三位工厂老板和四家当地下游供应商表示,Shein的本地订单正在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信实零售背后是印度第二大财团信实工业集团,老板穆克什・安巴尼,那可是印度首富,妥妥的商业巨擘。这看起来是一场强强联合,但现实真能如它所愿吗?就目前印度现状看,虽然美国计划对其加征税额约为东南亚国家6成,但印度营商环境争议太大,所以上述合作能否长久,仍有不确定性。
二、印度营商环境:外资企业的“修罗场”
一提起印度,人口多、消费潜力大自然不必说,但真要合作做生意,还得格外小心当地营商环境。毕竟过去二十年,众多国际巨头轮番折戟沉沙,印度被贴上“外资坟场”标签非浪得虚名。
在营商环境方面,印度存在诸如法规变动频繁、执法不公、行政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等多维度问题。如政策法规方面,2024年新税法直接规定跨国企业技术转让费不能超营收3%,导致87家外企直接暂停合作;执法层面则存在对外资企业区别对待的情况,执法过程随意性较大;行政方面也是审批流程繁琐,存在官员腐败现象;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在印度的外企,被罚没资金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仍在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全球近2800家跨国企业都被印度罚过款或没收过财产,中国企业也深受其害。诸如全球知名品牌如诺基亚、IBM、亚马逊、宝马、福特、大众、三星、沃达丰等,中国背景企业诸如小米、OPPO、vivo等,几乎无一幸免,罚款或冻结数额动辄数亿美元,理由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沃达丰相关罚金高达51亿美元,最终无奈撤出印度。
除了知名外资企业受害外,近年来营商环境持续恶化,也导致大量中腰部外资企业从印度撤离。报道显示在印度,2022年近1700家外资企业注销,2023年近2800家外资企业主动或被迫关闭。2024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说法称2024年共有3400家外企逃离印度,撤资总额上万亿元,占在印外企总数的三分之一。
三、与印度首富合作:机遇还是陷阱?
除了印度当地的营商环境的风险外,Shein这次与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信实零售合作,而这一合作对手也暗藏商业信用风险。报道显示,信实集团过往商业合作中有多起不守信用的负面案例。
比如,其与中资企业合作的印度莎圣燃煤电站项目中,项目完工后信实英国公司拖欠至少1.35亿美元设备款及其他款项。甚至其子公司信实通信从国开行、工行、进出口银行等中资银行获取多笔贷款后,于2019年宣布破产拖欠债务149.35亿元人民币,之后也仅清偿了部分债务。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服装制造领域,印度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效率低的特点。从供应链角度看,印度的服装产业现状与Shein的规模化“小单快反”模式冲突甚大。比如印度工厂从接单到交付需要4-6周,等印度工厂完成订单,市场潮流可能早已改变,Shein精心捕捉的消费热点也会错过最佳销售期。并且印度频繁变动的税收政策、严格的劳动法规和落后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冲突。
报道显示,印度进出口政策频繁调整,对进口服装机械征收22%的高额税收,限制了相关企业技术升级的积极性;劳动法规严格,裁员审批流程复杂,女性夜间工作受限,导致企业无法灵活调配人力与产能;并且加上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拥堵和雨季物流中断,随时可能打乱生产计划,让原本就较长的生产周期更加不可控。
反观Shein之所能在全球快时尚领域异军突起,是因为背靠中国广州成熟的服装供应链,建立起的供应链规模化的“小单快反”的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先小批量生产服装投放市场测试反响,根据销售数据快速调整设计和产量,再以极快的速度返单生产,整个流程追求的就是“快”和“准”。这种模式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生产效率和协同能力要求极高,要求工厂从接单、生产到交付,每个环节都必须高效运转。
因而整体来看,目前印度服装产业“小、散、弱、低”的现状,显然难以满足Shein的需求。而且Shein布局印度供应链,能否最终成功复制中国服装产业链成熟的规模化“小单快返”能力,挑战重重。从中短期看,单单Shein在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供应链数字化弹性化改造方面,料想难度不小。从中长期看,Shein还需要考虑印度营商环境层面与合作伙伴商业信用等方面的重点风险隐患。还是但话说回来,商业世界机遇与风险并存,Shein印度布局最终效果如何,能否打破“外资坟场”的魔咒,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