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近日,《北京日报》头版发文聚焦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其中明确提及小米、理想和北汽等品牌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权威报道让小米汽车再次成为行业焦点,也让雷军的造车之路迎来又一高光时刻。
与此同时,央视新闻也发声肯定,称小米等北京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开全国之先河”,为汽车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要知道,几年前小米刚宣布造车时,不少业内人士还质疑其“入局太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但如今,从央媒的接连点赞到市场销量的持续爆发,小米汽车用实打实的成绩回应了所有质疑。
这场雷军赌上全部声誉的创业,不仅让小米成功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更成为北京汽车产业复苏的关键力量,堪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典型范本。
01
小米用实力赢得权威认可
《北京日报》的头版报道并非偶然,而是对小米汽车产业贡献的精准认可。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北京市经信局明确表示,我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北京正加速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而小米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城市,北京拥有三大国家级汽车领域创新中心,而小米汽车的快速成长,恰好契合了北京打造产业高地的战略需求。
央视新闻也特别指出,北京车企高标准落实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反内卷政策,小米的表现值得肯定。
这不是央媒第一次青睐小米。此前新华社点评小米“全面对标苹果”,将其视为中国科技产业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的标志;《人民日报》也曾整版刊登小米相关广告,足见权威媒体对小米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
从手机领域到汽车领域,小米用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市场突破,赢得了主流媒体的广泛信赖。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的发展轨迹与北京汽车产业的复苏之路高度契合。曾经的北京是全国汽车生产重镇,但近年汽车产量大幅下滑,新能源汽车产量甚至排不进全国前十。
而小米汽车的落地,让北京看到了产业复苏的希望。如今,在小米等企业的带动下,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拾活力,2024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2%,上半年L2级智能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68.3%,这些数据的背后,都离不开小米汽车的积极贡献。
02
从销冠宝座到产能追赶需求
央媒的认可背后,是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强势表现。易车榜9月份中大型轿车销量数据显示,小米SU7以19127辆的销量蝉联销冠,比曾经的行业王者奥迪A6L多出4000余辆。
要知道,中大型轿车市场曾长期被外资豪华品牌垄断,如今小米SU7的强势突围,标志着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彻底崛起。
这样的销量成绩并非昙花一现。小米SU7上市27分钟大定突破5万辆,创始版开售即售罄;2024年全年交付超13万辆,2025年6月推出的第二款车型YU7,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辆,创造了行业纪录。
截至2025年10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已达40万辆,而小米进入造车领域不过四年半时间。
市场热度还体现在终端门店的火爆场景上。小米汽车门店常常人头攒动,试驾预约排满日程,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目前制约小米汽车销量的已不是市场需求,而是产能供应。
随着小米汽车工厂产能逐步释放,2025年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00%,成功跻身造车新势力销量前四,将理想、蔚来等老牌玩家甩在身后。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除了小米SU7,奇瑞风云A9L、小鹏P7等国产品牌也表现亮眼,9月份销量榜单中,除了少数外资品牌,其余份额几乎全被国产品牌霸占。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小米等企业用技术创新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让消费者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实力。小米SU7的成功案例,不仅改写了中大型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更为中国品牌树立了技术突围的典范。
03
北京与小米的共赢之路
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北京的全力支持,这场城市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成就了彼此的发展。2021年小米宣布造车时,面临着资质获取、工厂建设等诸多难题,而北京用实际行动为小米铺平了道路。
作为小米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北京与小米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为了支持小米造车,北京以特批方式帮助小米快速获得了发改委的生产资质,这是2017年底以来第四个获得批准的造车项目。
在工厂建设方面,北京从选址、环评审批到生产保障全方位支持,小米汽车工厂一期项目2022年4月动工,2023年6月竣工,202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这样的建设速度在汽车行业堪称奇迹。
雷军曾多次公开感谢北京的支持,他表如果没有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帮助,小米在三年内成功造车是不可能的。
据悉,北京对小米的支持,堪比当年上海对特斯拉的扶持,从资金贷款到财政补贴,从产业政策到供应链资源共享,全方位助力小米汽车成长。而小米的成功,也为北京汽车产业复苏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种企业与城市的深度绑定,不仅让小米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土壤,更让北京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重新占据优势地位。
总结
小米成汽车强国新力量
从《北京日报》头版点名表扬到央视新闻的公开肯定,从市场销量的持续爆发到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小米汽车用四年半时间完成了从“造车新人”到“行业标杆”的蜕变,也让雷军的豪赌收获了圆满结果。
小米汽车的成功,既是技术创新的胜利,也是政企合作的典范。它用实际案例证明,后发企业只要坚持技术投入、坚守质量底线,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
作为北京汽车产业复苏的关键力量,小米汽车不仅助力北京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更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如今,小米汽车已经站稳20万-30万级市场,即将推出的第三款车型YU9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向更高端的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产能的持续释放,小米汽车必将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而这场雷军与小米的造车征程,也将继续书写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