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力财经
追觅造车,是一场豪赌,破局,也是冒险。
8月28日,追觅科技向内部发布宣言,正式官宣跨界造车。文件中,“追觅汽车团队”用“无畏”“独特”“坚定”三个词定调,还回溯称早在2013年便萌生造车计划。
追觅造车的“野心”,首款车型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瞄准超豪华纯电市场,计划2027年亮相;还喊出“依托高速马达技术,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的口号。
甚至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明摆着要借鉴小米、零跑等企业的经验,在不同细分赛道同时发力。
可熟悉追觅的人都知道,这家企业2017年才成立,多年来深耕智能清洁电器领域,在欧洲、北美市场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如今却突然闯进新能源汽车赛道,难免让人疑惑:它到底想干什么?
01 追觅的造车棋局
追觅的底气,似乎来自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空白的判断。截至2024年底,追觅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45%是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等电动车核心领域。
团队里既有智能硬件业务的老员工,也有传统整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试图打造“智能+制造”双基因。
从市场逻辑来看,追觅的选择似乎有迹可循。目前全球超豪华汽车市场,仍由布加迪、宾利等传统品牌主导,但这些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推进缓慢。
特斯拉虽在技术上领先,品牌定位却偏向“科技大众化”,满足不了高端用户对“极致豪华+专属体验”的需求;而中国车企出海多聚焦性价比与中端市场,在超豪华领域始终没有突破——这似乎给了追觅“错位竞争”的空间。
为了抢占这个空间,追觅还为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勾勒了诱人的蓝图:以“感知-理解-进化”为核心构建智能生态,AI陪伴系统能学习用户驾驶习惯、情绪特征,语音交互能复现熟悉声线、传递情感温度,跨生态互联能打通智能家居与移动终端,让豪华体验延伸到生活全场景。听起来,这确实戳中了传统超豪华车的痛点。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之所以不被看好,根源在于追觅面临的难题,比想象中更棘手。
追觅造车的消息一出,网友评论几乎一边倒不看好,甚至有人直言“可能成为最快倒闭的车企”。
02 追觅的未来之路,是吹牛还是真有料?
行业大环境不友好。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已进入淘汰赛,头部车企忙着扩产、降价、出海,中小玩家不断退场,行业门槛和资金风险远高于数年前。
汽车产业本就是长周期、重投入、慢回报的领域,动辄需要数百亿元资金,而追觅尚未上市,融资能力有限,既没有小米那样的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也没有类似的产业投资生态,轻资产模式能否支撑量产,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很多人会拿小米汽车作对比,认为追觅能走小米的路。可小米造车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有钱,能大规模投入研发与生产;二是雷军的超级个人IP,有千万米粉拥趸支持,首款车型一上市就获得大量订单。
造车是个烧钱的买卖,几百亿的资金需求那是常事。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车企疯狂扩产、降价、出海,中小玩家不断出局。
这两点,追觅都不具备——创始人俞浩没有雷军那样的号召力,追觅也没有庞大的“粉丝基本盘”,想要靠“速度最快”“对标布加迪”的口号打动消费者,难度极大。
更关键的是,追觅连主业都没做到极致。IDG数据显示,2024年追觅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约为8%,仅排名第五,前面还有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强劲对手。
在核心业务尚未稳固的情况下,贸然跨界进入技术复杂度、资金需求度都远高于清洁电器的汽车行业,很容易陷入“两头顾不好”的困境。
有人说,中国汽车供应链已经很成熟,只要有资金就能造车。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石头科技旗下的极石汽车,虽然已经量产,每月能卖2000多辆,但主要依赖出口,国内消费者买单的并不多,这足以说明“造得出车”和“卖得好车”是两回事。更何况,追觅要做的是超豪华市场,这个领域的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服务的要求极高,不是靠“堆配置”“讲概念”就能拿下的。
03 新秩序建立者
有媒体报道,俞浩的造车思路是“学小米”,要找国外超豪华汽车“做到形似神不似”。
这种“模仿式创新”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会不会引发知识产权争议?这些都是悬在追觅头上的问号。
当然,不能完全否定追觅的勇气。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的过程中,需要有企业敢于尝试新赛道。但勇气之外,更需要理性——造车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画大饼”,需要实打实的技术、资金、供应链和市场能力。
此前,恒大、宝能等企业跨界造车的教训历历在目,巨额投入后留下一堆烂摊子,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希望追觅是真的想清楚了造车的难度和责任,而不是为了在资本市场“圈钱”才贸然入局。
大力财经认为,追觅造车,是一场豪赌。它有技术的利刃,有市场的缝隙可钻,但资金和品牌的短板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追觅若想成功,必须在技术上做到绝对领先,在产品上做到无可挑剔,在品牌塑造上做到一鸣惊人。
从“清洁电器奇迹”到“汽车奇迹”,追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7年首款车型亮相前,它需要解决资金缺口、技术落地、供应链整合、品牌认知等一系列难题。至于能否在超豪华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改写全球市场格局,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现实很残酷,前方的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它能否从 “清洁电器奇迹” 走向 “汽车奇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你觉得追觅造车能成功吗?是看好它的技术突围,还是担心它陷入跨界陷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