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七鲜小厨为何能“爆锤”浣熊食堂?

极光商业观 时间:2025-07-23 发表评论


722日,京东官宣“七鲜小厨”上线,首家门店于当日在北京东城区开业爆单

 

据悉,七鲜小厨对消费者来说,模式上是“外卖+自提”结合的经营形式,当前,京东已发布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投入百亿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同时京东定义了一种新的供应链模式: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而这甚至被看作是餐饮外卖 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如今,中国外卖行业正站在规模与矛盾的十字路口,20152024年,外卖市场从1250亿元飙升至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5.92亿用户将其视为日常刚需。但前段时间,疯狂的补贴大战再度将行业繁荣背后的食品安全、商家内卷、消费者需求等痛点公之于众。

 

京东之外,美团也携“浣熊食堂”上线,看起来,头部平台都在力争为外卖行业的品质化转型锚定新方向,但在相同的目标前,两者也不免有些实质的路径差别。

 

不做沉迷抽佣的二房东,七鲜小厨更具颠覆性

 

自从京东入局外卖行业之后,整个外卖行业似乎焕发了新的创新动力。而七鲜小厨和浣熊食堂,就是这场创新的代表之一。

 

综合性对比七鲜小厨与浣熊食堂,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在于:都是平台下场参与经营;都表示要直击食品安全问题;都试图从供应链、可溯源、安全可视方面解决行业痛点;都声称希望帮助餐饮商家获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其实非常明显

 

七鲜小厨更偏向于与创业者共同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而美团之于浣熊食堂更侧重平台二房东角色。前者买配方、买授权,在经营管理与供应链上重投入,入驻餐饮品牌负责味道背书;美团则是租场地,提供场所与服务,让商家自己入驻,平台只解决表面安全问题,味道需要品牌店铺各自控制

 

 

其次,京东是商城式点单,更强调菜品,美团目前更强调品牌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异。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京东作为行业破局者,显然拥有着更的魄力和创新能力,从平台面向餐饮商家、个体厨师进行菜品的招募菜品研发上线到七鲜小厨,这一套连环招不但能够实现快速规模化开店,壮大自身的同时,合伙人搭上京东的便利车,享受到合理的销售分成实现共赢

 

美团作为外卖平台的领头羊却日趋保守,习惯维持现状,面对挑战时,也习惯用老思路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浣熊食堂延续了这种保守作风,还是靠收取平台类的抽点或费用将压力和风险转嫁给了商家

 

相较于美团只愿当个事不关己的二房东,七鲜小厨的菜品合伙人模式显得更为合理和有人情味。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是京东出资,餐饮商家只需要负责菜品研发,这样的模式更符合大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更加有利于提升外卖行业的品质化服务。

 

这导致两者在未来的规模上,必然会拉开巨大的差距。双方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团计划在3年内开1000家浣熊食堂,京东这边则预计在3年内1万家七鲜小厨。

 

也就是说,三年之后,七鲜小厨将会和浣熊食堂拉开10倍差距。

 

七鲜小厨参与到食材供应链的环节,以合伙的方式开店运营的模式,一方面说明京东在供应链上有非常强的优势,从采购、运输到配送,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把成本压缩到极致,更重要的是,也反映出了七鲜小厨初衷:那就是解决幽灵外卖食品安全、维护品质商家利润。从幽灵外卖、黑外卖的手里,抢回或者夺回本该属于商家的生意与利润。

 

这也意味着,京东想要通过七鲜小厨去帮助合伙人做增量市场,而不是一味去抢夺老店的存量生意。

 

比之下,美团的浣熊食堂作为场地管理经营方,商家却还需要支付租金,显然陷入了巨头思维高高在上的惯性,没有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从商业生态进化的视角看,浣熊食堂也只是在外卖业务受到挑战后,被动地在现有外卖生态的框架中做了一些局部优化的产物,但还是沉迷抽佣模式,对于解决行业痛点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此,在推动整个行业从存量内卷,向价值共生跃迁的过程中,京东的模式显然更有颠覆性七鲜小厨完胜浣熊食堂,只是时间问题

 

重构品质底线,击垮幽灵外卖

 

当内卷透支外卖行业未来,七鲜小厨的模式探索,或许指向了更长期的发展方向。

 

对消费者而言,它提供了消费新标准。七鲜小厨“标配”了全流程共 40 项高标准检验检疫,涵盖环境质量检测、水质安全检测等六大方面,24小时后厨直播,同时与香港卫生管理机构史伟莎合作,会进行定期灭虫、消杀、检查。

 

性价比上,由于京东有供应链优势,与中粮、正大等头部供应商合作,从采购、运输到配送,每个环节实现成本压缩,转而把成本分摊到菜品配方研发、食材采购和卫生管理上,七鲜小厨平均10-20 块吃饱一顿饭。

 

这与美团简单的档口合集有本质区别,七鲜小厨对门店位置和装修有严格要求,而不是“藏”在封闭的居民楼里,阻拦消费者去探访,京东想要做开放外卖,消费者可以去看、去亲自检验,好的食材品质、干净的卫生环境,需要消费者亲眼见证。

 

当前,消费者对卫生与透明的需求已达临界点,数据显示,68%的外卖差评与卫生相关,标注“干净卫生”的商家订单量比同行高37%

 

七鲜小厨的合营属性直击行业核心矛盾,京东以“现炒现做、无预制菜”为原则,通过“透明厨房+合伙人模式”重构外卖行业生态。而美团这边,更多时候,平台还只是充当一个监督者,商家运营自主性大,但后续的品控、环境参差难避免。

 

对商家而言,它开辟了轻运营的新路径。通过“菜品合伙人”计划,品牌方无需承担开店、配送、品控成本,针对每道菜的合伙人,会给100万的保底分成,后续的菜品销售,还会继续给到分成,上不封顶,餐饮商家只负责菜品研发,京东认为这是大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

 

费大厨等品牌无需扩张门店即可触达全国用户,上海的老字号红烧肉、广州的肠粉、成都的火锅菜,七鲜小厨解决了“好味道走不出本地”的痛点,这一模式显然比美团“入驻抽成”更能吸引优质商家。

 

对整个外卖行业而言,它探索了供需平衡的新可能。据悉,依托京东供应链,七鲜小厨可通过“中央厨房+卫星仓”优化食材损耗,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门店备货量,将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万店计划”精准布局写字楼、社区等场景,避免同一商圈过度开店的内卷。

 

实际上,京东精准供给的思维,直指餐饮行业需求与供给错配的核心矛盾。

 

相比之下,美团浣熊食堂虽然先行一步,但仍停留在初期探索阶段,从商业模式和获取用户认知上,都有些模糊不清。据悉,有用户搜索“浣熊食堂”显示,北京门店存在到店“浣熊食堂”与外卖“浣熊食堂”两种呈现形态

 

但到店浣熊食堂其实并不支持堂食,很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降低体验。虽然这是配送范围不明确时的常见漏洞,但头部平台在内卷阶段中开启试错式探索,很容易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总体来看,京东七鲜小厨的稳健与火爆并非偶然,它既是平台资源的必然延伸,也是京东品质基因在餐饮领域的成功复制。未来三年,随着1万家门店落地、1000道招牌菜入驻,七鲜小厨或许不仅会改写外卖行业的格局,更会重新定义外卖标准,让品质成为行业新常态。

 

三年千家VS三年万家,谁能笑到最后?

 

从京东的扩张计划上看,其31万家店的目标并非空想。平台的资源禀赋或许能在七鲜小厨上得到精准利用。据悉,依托达达130万活跃骑手与覆盖2300余县区市的运力网络,七鲜小厨从起步就具备成熟的配送基础,为实现万店目标,京东将同步升级供应链基础设施。

 

美团31000家的目标虽保守,定位一旦模糊,后续的推进效率就很难保证。 

 

当前,随着补贴大战的硝烟渐散,整个外卖行业由增量时代进入最终的存量博弈,这一赛道的真正竞争内核也从头部争相烧钱,转向价值创造力。在重构行业的较量中,京东七鲜小厨与美团浣熊厨房恰是两种竞争模式的鲜明对照。

 

从竞争底层逻辑来看,两者的差异已在起点显现。

 

美团浣熊厨房延续了平台型的路径,依托既有的流量优势吸纳商户入驻,通过标准化的后厨管理输出,实现规模扩张,这一模式或许在增量时代能快速占领市场,但在存量竞争中会逐渐暴露短板。

 

而京东七鲜小厨选择的创新模式,从一开始就跳出了“流量补贴”的传统循环,自建门店、优化供应链、直控后厨,将行业普遍痛点转化成难以复制的品质壁垒。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指出,“京东通过自建供应链和门店,将食品安全从‘成本项’转化为‘竞争力’,可能推动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不可否认,价值力背后与用户信任息息相关,品质可控在未来会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据悉,72%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为现炒外卖支付更高价格”,68%的人关注后厨透明度,这间接验证了京东战略的市场需求。

 

从长期价值维度看,七鲜小厨的布局更具生态协同效应,可以看到,京东在外卖赛道的投入其实并非孤立决策,100亿专项投入聚焦品质外卖,不仅能通过现炒品类提升用户购物频次,更能与即时零售、电商零售、物流业务形成协同。

 

例如,外卖订单带来的高频流量可反哺京东主站的跨品类消费,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京东App日活用户达 1.36 亿,其中外卖业务贡献超2000万新增日活,占比约 15%;外卖用户使用京东App的日均打开次数较非外卖用户高出2.3倍。

 

这种“单点突破、全域协同”的创造力,让七鲜小厨的发展具备了长期的生态支撑。而浣熊厨房更多依托美团既有的流量与配送网络,虽能短期见效,但在用户价值挖掘、业务协同上缺乏突破性设计,长期易受流量成本上升、商户依赖度波动等因素制约。

 

行业环境的变化正在放大七鲜小厨的优势。

 

7月末,疯狂的“0元购”补贴战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这意味着行业“补贴换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未来必然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七鲜小厨的创造力,恰恰体现在提前洞察到这一趋势:

 

不依赖短期补贴刺激,而是通过品质升级、效率优化、生态协同构建长期壁垒。

 

当然,外卖行业的终极竞争,从来不是简单的规模比拼,基于行业痛点的创新,远比单纯的模式复制更具生命力。不难看出,依赖传统平台模式的竞争路径,在存量时代的局限性已逐渐显现,对比之下,京东七鲜小厨系统性的新模式正在突破行业惯性。

 

京东的创造力不仅契合当下市场需求,更能成为外卖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动能,而这将会是外卖大战中的最强杀招,作为它的对手,如何提升相应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