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一视财经 高山
编辑 | 西贝
7月下旬,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年中干部大会上,罕见地公开“揭短”。
他直言奇瑞管理存在弊端:“制造是奇瑞的立身之本,必须实现精益生产、精益制造,不断实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杜绝把员工的时间不当时间。”
尹同跃坦言道,奇瑞长期依赖“人海战术”和“疲劳战术”,管理方式“非常不人性化”,忽视员工时间价值,并对此表达“深深的歉意”。
会上,他提出“周六禁会令”——禁止组织公司级会议,保障异地员工周末团聚。他更将“未落实周末不开会精神”定性为“价值观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这场会议本身就在周六召开。谁也没想到,董事长刚定完规矩,时隔半月,某事业部无视禁令,仍安排员工周六上午培训、下午开会。
于是,一名00后奇瑞校招生打响了整顿职场第一枪。这名员工通过邮件拒绝周六培训,还抄送了公司高层,包括集团二把手,并引用董事长半个月前说的“杜绝把员工的时间不当时间”。
据悉,邮件截图流出后,事件爆出后该员工获得了内部大量私信支持,奇瑞也因此取消了原定周六进行的会议。
董事长出拳整风
其实,奇瑞深陷“加班文化”的舆论漩涡已久。
2024年3月7日,奇瑞汽车内部曝出了一封发自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的内部邮件,明确表达了“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的态度,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同年七月,一篇来自“奇瑞员工”的发文表示,公司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且没有加班费,仅有10元餐补。员工加班调休时间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
8月6日,也就是被曝“强制加班”一个月后,一份关于奇瑞集团内部7月份经管会会议精神的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关于人效管理的内容再将奇瑞推上风口浪尖。
网传文件显示,奇瑞在7月举办的内部会议中要求集团坚持提高人员效率,“要求人事部门把关于加班问题的要求落实到人事工作改善的具体行动中,特别要围绕人员‘345’的策略,真正实现3个人干5个人活,拿4个人的工资。”
对此,奇瑞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向媒体表示,仔细看这份会议精神的内容,就能看到完整的解释。原文中提到“要研究人员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提升,建立业务板块的人力效率模型,切记不可理解为简简单单的加减法,真正实现3个人干5个人活,拿4个人的工资。”
金弋波表示,文中大量篇幅强调要加强员工关怀服务,并在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摒弃过去简单粗暴的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全力打造‘幸福奇瑞’,要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看待,要对他们的健康幸福负责。”“要提高加班效率,坚决杜绝无效加班、没有质量的加班。”
对于“拒绝加班”问题,董事长尹同跃高调下场,打出了一套连续的组合拳。
在后续内部会议上,尹同跃先是点名批评未落实“周末禁会”的部门,强调此举是“价值观问题”,需严肃整改。他要求领导层以身作则:“缩减会议首先抓领导,让领导学会开会”。
尹同跃还特别要求公司领导多下现场、少进会场,开短会、开小会,不允许开没有准备的会,不允许讲话过于啰嗦,不允许会议“拖堂”。他强调要从自己做起,缩减会议首先抓领导,让领导学会高效开会。
在会议组织上,尹同跃制定了三条铁律:周末禁会:周六禁止组织公司级会议,保障异地员工家庭团聚时间;三不原则:禁止无准备会议、禁止发言啰嗦、禁止会议“拖堂”,并要求管理层“多下现场、少进会场”。
连续两次重磅表态之后,奇瑞又在内部发布《关于大幅精简会议、提升效率的通知》。
奇瑞的整改措施也很有针对性。该通知指出,公司级会议精简30%,参会人员精简30%。在会议时间上,经管会不超过2小时,其他公司级例会不超过1.5小时,非公司级会议不超过1小时;IT和会议室管理部门可采取熄屏等手段强制终止超时会议。
对IPO 的三重不利影响
尤其奇瑞计划2025年在香港上市,众所周知,拟IPO企业必须满足劳动用工合规性要求。奇瑞的“加班风波”,需要符合《劳动法》关于加班时长和加班报酬的规定(工作日加班应支付150%报酬,休息日200%,法定节假日300%),可能的诉讼风险不可不考虑。
公司治理缺陷是另一个重要问题。IPO审核中,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如果奇瑞被曝"通过篡改打卡记录掩盖加班"的行为属实,直接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缺陷,这会引发对其治理能力的质疑。
此外,ESG风险是现代IPO的重要考量。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4年6月底,奇瑞汽车发布了一份ESG报告,系统梳理并展示了2023年奇瑞汽车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努力和成效。当奇瑞发布了该公司首份ESG报告后,曾经因为加班及员工福利问题,被爆存在“造假”之嫌。当时其记者向奇瑞汽车内部人士求证应该企业的加班相关规定时,并没有得到回应。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奇瑞无法自证清白,对于其IPO及海外业务的正常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有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而有奇瑞汽车芜湖总部工作的员工向媒体爆料,称奇瑞工作时间变成了“896”,周六强制加班,周日休息不保证。一时间,“奇瑞被曝强制加班卷工时”等类似话题,登上了各大热榜热搜。
车企的反内卷之风
或明或暗的“内卷”在大多数企业文化中并不少见。似乎只要拼命“内卷”,就能换来业绩的增长,净利润的攀升。
此次“刮骨疗毒”,对于IPO在即的奇瑞来讲,需要的是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制度重构的底气,而奇瑞恰逢其时。
今年2月28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从业绩来看,2025年7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224,439辆,同比增长14.7%。其中奇瑞汽车销售210,066辆同比增长13%,集团新能源销售65,357辆,同比增长44.1%。
7月29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全球同步揭晓。奇瑞集团再度登榜,位列第233位,较2024年跃升152个位次,成为年度跃升速度最快的车企。
回看2024年,奇瑞集团的业绩同样亮眼。其总销量达260.4万辆,同比增长38.4%,创造了年销量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销量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的年度销售目标。
如今,招股书已提交五个月有余,却仍未获得港交所批文,招股书将于8月28日失效。
同样,亮眼成绩单并未让奇瑞置身事外。行业间悄然弥漫的“反内卷”共识,同样把它拉回到价格战的谈判桌前。
在2025年7月11日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尹同跃坦言,“实际上我们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个胆子比较小的一家企业,总是跟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
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守长期主义,不搞“内卷式”竞争,绝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牺牲产品性能、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实现短期的“降本增效”。
在这之前,比亚迪、一汽、广汽、蔚来、小米等近20家汽车企业公开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被市场视为车企“反内卷”第一枪。
账期看似只是财务数字,实则牵动着产业链的每一根神经。整车厂支付账期的长短,轻则影响零部件企业的资金周转,重则关乎其生存发展,甚至可能引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若处于优势地位的车企肯以共赢思维取代“内卷”思想,真正落实将支付账期的承诺,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春天便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