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股份连亏四年迎“天价离婚”,“技术性离婚”疑云再起?

观潮商业 时间:2025-07-21 发表评论

“工业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的一则公告再次将A股“天价离婚”推向风口浪尖。公司实控人任斌与邝明芳的离婚诉讼终审落槌,邝明芳获得的“分手费”较一审判决增值超1亿元。

这场耗时近一年半的离婚案,不仅暴露了纵横股份控制权结构的脆弱性,更折其连续四年亏损、依赖风口却盈利无力的业绩隐忧。

而放眼A股,2025年以来神州数码、移远通信等十余家公司的天价离婚案密集爆发,市场质疑“技术性离婚”是否已成规避减持限制、输送利益的工具?

又一“天价离婚”

7月17日,纵横股份实控人任斌与邝明芳的离婚案迎来了终审判决,这场持续17个月的离婚诉讼因涉及5.37亿元的“分手费”而备受关注。

2024年2月26日,纵横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实际控制人任斌通知,其配偶邝明芳女士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离婚并对其家庭财产包括持有的公司股权进行分割,使这场离婚案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今年1月17日,一审判决结果显示,准予女方邝明芳与任斌离婚;任斌持有纵横股份2050.2万股股份中的1230.12万股股份归邝明芳所有,任斌持有海南永信大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3%的财产份额归任斌。

以纵横股份1月16日每股35.2元的收盘价计算,邝明芳分得4.33亿元。

然而,任斌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历经半年的拉锯战,7月17日,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任斌持有的2050.2万股股份中的999.6万股归邝明芳所有,任斌持有海南永信大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3%的财产份额归任斌所有。

虽然终审判决邝明芳分得的股份数量减少,但因股价上涨,其分得的股份市值反而增长到5.37亿元。这期间,纵横股份股价累计涨幅达52%,从1月16日的35.2元/股一路攀升至7月17日的53.76元/股。

分割之后,任斌的持股比例从23.41%降至12%,邝明芳持股比例为11.41%,一跃成为纵横股份的第三大股东。

为应对离婚可能引发的控制权危机,任斌在2024年2月离婚诉讼启动后,立即与一致行动人王陈、陈鹏签署补充协议,将协议有效期中可解除协议的时间延长至公司正式上市后届满10年,同时二人承诺不谋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或控股股东地位。

本次终审判决完成股份过户后,任斌合计控制纵横股份股权比例为44.76%,仍为实际控制人。

不过,这场实控权“保卫战”暴露出纵横股份的部分深层问题。一方面,控制权依赖人为协议,而非股权实力。任斌直接持股仅剩12%,控制权高度依赖外部协议,一旦协议破裂或一致行动人变动,可能会引发决策风险。

另一方面,治理结构失衡。邝明芳作为新晋第三大股东,未签署任何承诺文件,若未来与任斌等大股东意见相左,可能存在股东内斗风险。

纵横股份于2021年2月登陆科创板,被誉为“工业无人机第一股”。公司主营业务聚焦工业无人机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尽管背靠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业东风,公司业绩却难言乐观。

在发布离婚官司公告的同时,纵横股份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5亿元,同比增长61.7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468.4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亏损1833.77万元左右。

表面上看,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自2021年上市以来,纵横股份即便营收每年都持续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57.14%,归母净利润仍亏损3579.1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449.99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870.8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7813.42万元。

至于亏损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个:行业内竞争激烈,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与市场份额优势明显,纵横股份业务规模较小,在市场拓展中手段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公司研发投入虽大,但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效益,且应用场景的深度开发仍在持续投入;低空经济行业虽处于快速增长期,但在拓展市场时仍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离婚案上诉期间,纵横股份股价却逆势上扬,远超同期工业无人机指数的涨幅,这一反常态的暴涨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2025年初,低空经济成为资本热点,纵横股份借势宣传以“无人值守系统+纵横云+AI”形成的低空数据服务体系,在国内如巴中、绍兴、彭州、滨州等多地开展应用示范,实现了低空经济商业应用的闭环。但实际上项目多属试点,无规模化收入,而市场跟风炒作低空经济概念。

此外,任斌在诉讼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公司控制权的举措,如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补充协议,将协议有效期延长至公司上市后10年,不断向市场传递公司治理稳定的信号。

然而,这种股价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有力支撑。纵横股份的盈利能力未实质改善,营收增长更多依赖行业风口而非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一旦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股价可能面临较大回调风险。

纵横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诉讼不存在变相减持或规避相关减持限制的情形,双方根据判决进行财产分割后仍需遵守相关减持规则要求。”

不过,公告次日即7月18日,纵横股份的股价仍下跌4.2%,可能难以打消市场担忧的“离婚减持”风险。

“技术性离婚”?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大股东离婚案频发。Choice数据统计,仅2025年初以来,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涉及此类事件,涉及股权分割市值超百亿元。其中,丽人丽妆、纵横股份、珠城科技、金丹科技、鼎信通讯、移远通信、金圆股份、威士顿等上市公司“分手费”均超过亿元,神州数码可能高达33亿元。

虽然,纵横股份的5.37亿元“分手费”并非最高,却因“股份减少但市值反增”的特殊性,成为市场质疑的典型。

通过分析这些“天价离婚”案,可以发现有不少共性特征。从时间点来看,这些离婚案大多发生在公司股价上涨阶段。例如,移远通信实控人钱鹏鹤在公司股价较去年9月的低点38.05元/股累计上涨137%后宣布离婚,按1月22日的收盘价算,前妻分得市值11.03亿元的股份;金圆股份实控人之一赵辉宣布离婚时,公司股价已累计上涨210%,按3月21日收盘价4.96元/股计算,前妻分得4.1亿元市值股份。

从分割对象来说,大多数是由实控人(男方)分割股份给配偶(女方),女方多从“隐身”变股东,例如,邝明芳此前未出现在纵横股份的股东名单中,离婚后成为直接持股11.41%的重要股东;金圆股份实控人之一赵辉离婚时将所持全部股份转至前妻潘颖名下,使其成为单一持股8.505%的大股东。

同时,这些离婚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股价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例如,移远通信公布实控人离婚后,次日股价大跌7.86%;金丹科技公告后,股价次日大跌7.33%。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面临挑战。例如,纵横股份实控人任斌、金丹科技实控人张鹏离婚后的持股比例大幅下降,需依赖一致行动协议维持控制权,长期稳定性存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对A股“天价离婚”现象质疑声不断,认为部分离婚案存在“技术性离婚”甚至“假离婚真套现”之嫌。所谓“技术性离婚”,是指上市公司实控人或大股东利用离婚进行股权分割,以规避减持限制或实现变相减持。

此类离婚案往往涉及巨额股权分割,且离婚后前配偶会有减持行为,或有部分前配偶因持股比例较低,从而规避减持信息披露要求。

例如,赛腾股份的实控人孙丰与曾慧因离婚完成股权分割后,双方均开始了股份减持。其中,7月16日公告显示,孙丰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426万股,持股比例由22.93%降至20%;紧接着7月17日公告称,曾慧通过大宗交易及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股份约349万股,持股比例由20%降至18.75%。赛腾股份还表示,公司控制权可能会发生变更,双方正在进一步协商后续安排。

再回到纵横股份,尽管任斌通过上诉减少了分割股份数量,但因股价上涨,邝明芳分得的股份市值反而增加。这种“股份减少但市值反增”的现象,也引发了市场对离婚案背后资本运作的猜测。

面对市场质疑,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升级监管措施。例如,2023年7月,证监会明确表示,不得以离婚、解散清算、分立等任何方式规避减持限制。2024年5月,证监会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因离婚、解散、分立等分割股票后各方持续共同遵守减持限制,以防“绕道减持”。今年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严惩违规减持,包括“技术性离婚”减持、绕道减持、“闪电套现”等行为。

结语

纵横股份实控人的离婚案,是A股“天价离婚”浪潮中的又一个典型案例。它不仅是一场情感纠葛,更是一场资本博弈。

当5.37亿元的“分手费”依赖股价暴涨支撑,当实控人通过协议牢牢锁住控制权,当连续四年的亏损被行业风口掩盖,这场离婚或许是另一场利益博弈的开始?(图源:纵横股份官微、东方财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