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1季度盈利!万物新生如何吃透二手经济红利?

观潮商业 时间:2025-05-21 发表评论

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二手经济正悄然崛起,成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2025年第一季度,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营收同比增长近三成,连续十一个季度实现non-GAAP经营盈利。

这份财报不仅反映了万物新生自身业务的稳健增长,也折二手经济在经济周期中的独特活力,以及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成熟度跃迁。

结构优化与规模效应凸显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万物新生集团总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27.5%,超出收入指引区间高端;non-GAAP经营利润为1.1亿元,连续十一个季度实现经营利润。

一季度财报的核心亮点在于结构优化驱动的效率质变。46.5亿元的总营收中,1P(自营)产品销售收入达42.6亿元,同比增长28.8%,印证了货源控制能力的提升;3P(平台)服务收入为3.9亿元,同比增长14.2%,显示了生态赋能价值的增强。

利润端的突破更为关键。一季度,万物新生non-GAAP经营利润同比增长39.5%达到1.1亿元,non-GAAP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至2.4%;non-GAAP净利润为7804万元,non-GAAP净利率从去年同期的0.6%提升至1.7%。从GAAP层面看,公司一季度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7269万元和428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

这一营收、利润双提升的态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是国家手机数码补贴政策的落地,刺激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需求,推动了二手产品的流通与销售,万物新生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了业务增长。二是其与战略伙伴的渠道共建,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夯实了C2B爱回收品牌能力建设,通过有策略地进行价格机制调整,优化了利润率。三是万物新生加强精细化运营,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了non-GAAP经营利润。

对万物新生来说,线下网络的战略价值已从“流量入口”升级为“生态节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万物新生的线下门店覆盖全国283座城市,门店总数达1886家。同时,上门交付团队总人数超过1000人,同比净新增约360名上门回收人员。此外,万物新生在门店内增设的箱包、腕表、黄金、名酒、鞋服等多品类回收业务,一季度多品类回收交易额和收入同比增长均接近200%。

一方面,线下门店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直接的服务,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和粘性。通过广泛的线下布局,万物新生可以更好地覆盖不同地区的消费群体,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回收和购买需求。

另一方面,拓展多品类回收业务能够充分利用万物新生现有的线下门店资源和履约交付能力,提升对用户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闲置消费品的交易和流通,为平台创造更多业务增长点,降低对单一品类的依赖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销售端,万物新生着力加强自营商品的toC零售。一季度,自营产品toC收入同比增长73.5%,1P收入的toC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3%。其中,爱回收门店官网的零售能力持续发展,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60%。此外,拍拍为更多二手行业的中小商家提供寄卖转型,一季度拍拍寄卖全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20%。

同时,万物新生持续强化拍机堂的行业基础设施能力。截至一季度末,拍机堂累计注册商家数突破100万,交易商家数量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并于今年3月在深圳华强北落地全国首家线下旗舰店,通过构建“看-验-采”一体化场景,平台商家可实现“当日看机-当场验机-即时提货”全流程闭环,相比传统渠道缩短3-5天调货周期。

万物新生B2B与B2C业务的协同发展,源于对业务布局的精心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通过B2B平台拍机堂,万物新生能为商家提供海量的优质货源和高效的交易平台,满足商家的采购需求,促进二手产品的流通。而B2C业务的加强,则使其能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更具品质保障和性价比的二手商品,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万物新生整体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在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万物新生通过“爱回收”(C2B回收)与 “拍机堂”(B2B交易平台)、“拍拍”(B2C零售)三大业务板块,构建了从回收到二次流通的完整生态闭环,突破了传统回收行业“小散乱”的痛点,实现了规模效应。

循环经济的生态位争夺

2025年,以旧换新“国补”政策继续扩容,不仅资金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补贴品类范围扩大,而且市场还预计今年政策落地的重点将从一二级市场扩展到县级市场。

国补政策的实施为二手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重构。例如,在手机数码等领域,国补直接刺激了消费者的以旧换新需求,使得二手产品的供给增加,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这不仅为二手回收企业带来了更多货源,也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优化回收、检测、再销售等环节的流程和标准,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同时,在国补政策的推动下,二手行业进入了加速洗牌的阶段。一方面,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实现规模扩张,而一些小型、不规范的回收商家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可能会逐渐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国补政策也促使二手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质检能力、服务体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整个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今年一季度,伴随着手机数码品类国家补贴的发放,以及京东场景的用户换新需求拉动,万物新生的爱回收C2B手机数码回收额同比增长超过50%。

自成立以来,万物新生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已探索出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产品评估体系,包含39项检测标准和36个质检等级,使“非标”二手产品实现到“标品”的跨越。

例如,在万物新生的自动化检测设备上,1-2秒即可检验出手机内是否有过拆修和换件情况,3分钟内即可完成对手机外观、功能和性能的全部检测。同时,会为质检后的设备提供详尽的质检报告,采取“一机一图一报告”的形式,便于用户对设备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目前,这套标准正在为二手3C电子交易产业链上超85万商家提供参照。

技术驱动的行业基础设施升级,一方面提高了二手产品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增强了消费者对二手产品的信任度,促进了二手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另一方面也为二手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行业整体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年,万物新生将继续深化AI在智能客服、智能质检、智能定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AI+循环经济”创新模式,以实现更多回收场景和业务流程下的降本增效,并关注AI大模型在手机、PC终端的普及,探索智能硬件迭代带来的业务机会。

在循环经济的生态位竞争中,万物新生正通过二维扩张构建护城河。从横向品类拓展来看,除了传统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回收与销售外,二手奢侈品、黄金、腕表、名酒、鞋服等多品类回收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全面进行多元化布局,实现不同品类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纵向产业链延伸方面,万物新生通过构建覆盖回收、检测、再销售、环保处置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对二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4月25日,万物新生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直属一级企业中国资环电子电器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整合资源,在手机回收领域展开创新探索,共同构建从回收、检测到再利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二手经济市场的持续扩大,万物新生凭借在横向品类扩张和纵向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望在循环经济生态位争夺战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万物新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余额等共计27.8亿元。同时,公司还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将在47.1亿元至48.1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4.7%至27.4%。

结语

万物新生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二手经济从边缘补充走向主流消费场景的质变。

在政策红利、技术迭代和用户心智成熟的共振下,万物新生“回收+再流通”的生态闭环已初具规模。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二手赛道天然的非标属性、低频属性与信任成本,仍是穿越周期必须回答的命题。

当“循环”从口号变为基础设施,万物新生的下一步或许不是击败对手,而是定义行业本身。

(注:non-GAAP口径,即经调整口径,均不含员工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及因收购产生的递延成本)(图源:万物新生官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