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捡烟蒂"战术复刻A股,这个板块“地板价”酝酿大反转?

一视财经 时间:2025-05-07 发表评论


撰文丨一视财经 翊天

编辑 | 西贝


今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有一个细节,让人不明觉厉。


这位94岁高龄的老爷子,回应投资日本五大商社时回应:大概六年前,我在翻阅一本手册,里面列出了两三千家日本公司,其中有五家贸易公司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公司的股价非常便宜,便宜得不可思议。


多年来,全球投资者一直不解巴菲特投资日本股票的真实原因。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对于广大基民,赚到钱的关键点就是买在低点。


然而,很多基民都在市场情绪逐渐高涨之时,冲入市场不断加仓,不久后市场行情戛然而止,最终沦为接盘侠。


今年以来,基民们追逐高估值的科技股,赚钱效应不一,尽是酸甜苦辣。


然而,“地板价”级别的机会,明晃晃地摆在基民面前,很多人却视而不见,甚至连大型机构资金都在忽略。


“捡烟蒂”


众多基民想必知道,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上正式“交棒”,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影响了一个时代。


巴菲特的精神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提出'捡烟蒂'投资法则:捡起别人丢弃的烟蒂,抽最后一口免费的烟。


这个比喻是:投资于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平庸公司,这影响了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


买在低点并非只有投资行家能做到,普通投资者亦能如此,需要有灵性的双眼。


如今,A股市场的机会不止于人工智能,有着太多行业可以让基民们“捡烟蒂”。


机会就在眼前。


以医药行业为例:截至2024年底,中国医药板块整体估值保持在25-35倍之间。自去年底末以来,医药板块估值水平有一定小幅提升,但从过去十年间来观察,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处于底部区间。


这个数据想告诉大家:当前医药股比大盘股便宜很多,相当于"十年最低折扣价”,这就是符合“捡烟蒂”法则的地板价,类似于处于促销期的商品。


实际上,医药板块已经连续跌了四年多,上一轮指数级牛市(2019年-2021年一季度),医药股大放异彩。


正所谓“物极必反”,如今医药股几乎沦为了无人问津的资产。


公开数据显示:扣除行业类主动基金及指数基金后,当前全市场配置医药行业占比已降至2012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不止于此。截至2024年末,外资持有A股医药生物板块的总市值占比仅为2.75%,已降至近四年来最低点。


无人问津处有洼地


如今,医药股成为了被丢弃在地面上的“烟蒂”,价值投资者该做的不是离场、躲避,而是需要蹲下来看看:


哪些“烟蒂”还能点燃?


顺着上述逻辑,基民可以通过指数投资的低成本模式,参与到生物医药的创新投资中,比如科创医药ETF基金(认购代码:588133)。


这个“足够便宜”的指数ETF,跟踪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简称科创生物指数)。这个指数的构成如下: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上市公司股票。


过去几年间,医药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逆风:医保控费压降药企利润空间、药品研发流通等环节监管趋严、创新药研发压力陡升、仿制药竞争激烈等等。


特别是近一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在经历较长的出清之后,迎来了政策支持落地、新型支付方式突破等积极变化。


这个行业好比一片被暴风雨冲刷了数年的田地,表面看几乎成为了“荒地”,但土壤里埋着很多好种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优质资产,恰恰需要政策“铁锹松土”、“支付新渠”引水、业绩“新苗破土”,转机近在眼前。


这个低价的难得时机,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弯腰“捡烟蒂”了。


这些“烟蒂”或许成为不了茅台、腾讯、英伟达,但跌到了“骨折价”。市场越嫌弃的资产,就越能诞生“真价值”的便宜货,跌出了投资者梦寐以求的“黄金坑”。


人弃我取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医药生物板块中,公募基金重仓比例为9.05%,环比提升不到一个百分点。穿透数据后发现:目前基金对医药股的配置比例,比过去14年里88.5%的时间都要低。


魔鬼藏于细节之中。


公募机构开始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加仓医药了,虽然幅度很小,但背后是基本面逻辑的改变。


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集采问题,正在变化。所谓集采,就是国家统一大批量采购药品/医疗器械,通过“团购”压价,让老百姓用上便宜药,但药企利润会变薄。


最新研究指出:最新一轮国采落下帷幕,本次集采药品充分降价,平均降幅超70%,为历年集采降幅之最,仿制药市场已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医保部门未来将把更多医保资金用于支持创新药物。对药企来说,只有加快研发创新药,才能找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此刻,恰恰就是底部:生物医药板块的资产价格经过长期下跌,交投活跃度降至冰点,而今年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细分赛道表现开始强势,反转势头在即。


人弃我取!


实际上,科创生物指数代表着中国最高精尖的创新水准,相关成分股公司涉及高端医疗器械方向的医学影像、电生理、X线探测设备、低温存储,创新药方向的小分子化药、靶向药、ADC、多肽,耗材方向的晶状体、主动脉、血管介入等龙头企业。


复盘发现:在2020年、2021年及2024年医药行业资产大幅上涨时期,科创生物指数最大涨幅分别为90.02%、56.83%、51.06%,弹性相当之大,适合看好中国医药生物创新的长线投资者。


DeepSeek之后,全球投资者加速寻找代表中国创新力的“牛股”,这些机会恰恰藏于被冷落的中国医药板块。科创医药ETF基金(认购代码:588133)站在中国权益资产长牛的起点上,丰富了基民大类资产配置的可选择性。


当前,正是买在无人问津处的绝佳时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大旗热榜
换一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