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沈谨瑜
出品 / 网界财经
10月31日,A股游戏巨头三七互娱发布公告,收到了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纸迟到两年半的罚单,揭开了三七互娱从2014年借壳上市至2021年长达七年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真相。
经证监会查明,三七互娱不仅存在股东持股情况虚假记载,还长期隐瞒多笔关联交易,违法事实横跨四大方面。最终,三七互娱及董事长李卫伟等6名核心高管合计被罚3255万元。
但这笔在普通投资者看来的“天价罚单”,对三七互娱的高管们来说,不过是一笔微不足道的“零花钱”。要知道,三七互娱是A股有名的“分红大户”,仅2025年第三季度,三七互娱单季度分红就达4.62亿元。
更讽刺的是,罚单落地后,三七互娱股价不仅没跌,反而离奇涨停。这场看似严厉的处罚,最终成了一场“罚酒三杯”的闹剧。
01
代持大戏演七年,坚持套现31亿无人管
三七互娱的造假,从它踏入A股市场的第一步就开始了。2014年,主营汽车配件的顺荣股份以19.2亿元收购上海三七60%股权,开启借壳上市之路,后来更名为三七互娱。就是这次重组,埋下了长达七年的造假隐患。
证监会调查发现,2014年4月,顺荣股份重组配套融资发行的4771.37万股中,吴卫东、吴卫红、吴斌、叶志华四人认购的约2272万股,其实是替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李卫伟和副董事长曾开天代持。代持的资金,全部来自二人在重组中拿到的股权收购款。
这出代持大戏,直接导致三七互娱2014年至2020年的年报,股东持股情况全是虚假记载。而代持的股份,从2018年开始大规模减持,到2021年9月全部卖完。
所有减持指令,还有代持股份的分红款、减持收益怎么分,都由李卫伟和曾开天说了算。
仅吴卫东、吴卫红两人,在2018年至2021年9月期间,隐瞒代持身份协助减持的股份,对应市值就高达31.15亿元。这些减持行为,一度让三七互娱股价从2017年的20元出头跌到8.96元的历史低点,无数中小投资者被深度套牢。
吴氏家族因为这次代持和减持,一度成为“安徽首富”,2017年胡润百富榜上,吴绪顺家族以135亿财富登顶安徽本土首富。而李卫伟和曾开天,靠着代持股份的减持收益,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七年时间,虚假的持股信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每一份年报里,审计机构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监管迟迟没有介入,这场赤裸裸的资本骗局,就这样在A股市场明目张胆地上演。
02
11亿交易不披露,还涉嫌买卖账号
如果说代持减持是明着骗,那三七互娱隐瞒的关联交易,就是藏在暗处的利益输送。证监会调查显示,三七互娱司不仅多次隐瞒关联收购,还与自己控制的公司发生高达11.76亿元的关联交易,却从未对外披露。
2018年2月,三七互娱收购江苏极光20%股权。但三七互娱没说的是,江苏极光负责人胡宇航是与公司有特殊关系的关联自然人。
胡宇航从2011年就开始为上海三七做游戏开发,2013年起就被李卫伟、曾开天当作核心高管进行收益激励,2017年江苏极光的净利润占三七互娱的34%。这笔明显的关联交易,被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刻意遗漏。
2020年12月,三七互娱间接收购广州三七20%股权,又对外宣称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但实际上,广州三七负责人徐志高是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2013年就加入上海三七,2020年广州三七净利润占公司的41%,妥妥的关联方。公司不仅临时公告造假,年报也再次隐瞒了这笔交易。
更严重的是,李卫伟、曾开天等人设立并控制的海南力源,也是三七互娱的关联方。2018年至2021年,双方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1.15亿元、1.08亿元、7.60亿元、1.93亿元,四年合计11.76亿元,这些交易在年报中全是空白。
此前有自媒体质疑,三七互娱通过海南力源涉嫌“买卖游戏版号”的违规行为。
海南力源注册的游戏《天子御花园》,还有盛世江山、十品芝麻官等多个名字,其IOS版“十品芝麻官”的版号对应的运营方是上海都玩网络,但实际运营方却是三七互娱,戏用户协议甲方是李卫伟、曾开天曾控制的公司,客服和联系方式都指向广州三七互娱。
这种“借壳运营”,正是文化执法部门明令禁止的版号买卖行为的典型操作。
03
高管年薪千万,分红远超罚款
面对长达七年的造假,证监会的处罚力度,与其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严重不匹配。最终,三七互娱被罚款900万元,董事长李卫伟被罚1400万元,其他高管罚款从25万元到350万元不等,合计3255万元。
这笔罚款,对三七互娱的高管们来说,连“肉痛”都算不上。三七互娱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14.5亿元,2024年开始连续七个季度分红,2025年第三季度分红达4.62亿元。
按持股比例算,李卫伟单季度分红6750万元,曾开天5147万元,胡宇航4208万元,任何一人一个季度的分红,都比自己的罚款多几倍。李卫伟1400万元的罚款,还不到他一个季度分红的三分之一。
高管们的年薪更是水涨船高。2024年,李卫伟年薪从852.85万元涨到1380.09万元,曾开天从895.72万元涨到1447.01万元,胡宇航从979.62万元涨到1489.14万元,六位受罚高管2024年合计税前报酬达9117.93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3.4%。
一边是违法违规被罚款,一边是年薪、分红步步高升,这样的处罚,根本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
更让投资者失望的是,三七互娱明确表示,这次违规不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无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这意味着,这家造假七年、隐瞒重大关联交易、涉嫌违规买卖版号的公司,依然可以在A股市场安然无恙地圈钱、分红。
市场对此的反应也充满讽刺。2023年三七互娱被立案调查后股价涨停,2025年11月3日罚单落地后,股价又迎来涨停,仿佛违法违规不是污点,反而成了“利空出尽”的利好。
总结
三七互娱丑闻不是个案,是A股违法成本过低的必然结果
三七互娱长达七年的财务造假丑闻,不是一家公司的孤立事件,而是A股市场违法成本过低、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生态畸形的集中体现。
从借壳上市就开始代持造假,到长期隐瞒关联交易和涉嫌版号买卖,三七互娱的每一项违法事实,都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
但最终的处罚,却成了“罚酒三杯”,千万罚单沦为高管“零花钱”,公司无需退市,高管年薪分红照拿不误。
这种处罚力度,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当造假的收益远超风险,当违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就会有更多公司效仿三七互娱,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当成资本运作的“常规操作”,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亿万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强化持续监管,而不是事后“蜻蜓点水”式处罚。否则,三七互娱的丑闻,还会在A股市场不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