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制造”到“AI+智造”,康迪科技的“非典型出海”

电动新物种 时间:2025-09-25 发表评论

上周末(9月19日),康迪科技出席了在深圳举办的2025 EqualOcean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上,本次论坛汇聚了产业领袖、投资精英与出海先锋,共同探讨中国品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机遇与新路径。


董事长董学勤在会上描绘了一条融合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深度本土化的全球化新路径,尤其是提出的从“传统制造”到“AI+智造”的概念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AI+"概念源自国务院2025年7月31日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从技术突破期进入规模化落地期。该战略旨在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范式,目标到2030年使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2035年全面建成智能社会。‌

‌"AI+"(人工智能+)是2025年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行动,核心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化升级和产业变革‌。

全面拥抱AI+,构建全球化新增长引擎

康迪科技的“AI+”战略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充满战略智慧。

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沉浸在“每公里续航成本”、“百公里电耗”的内卷式竞争时,康迪悄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非公路车和具身智能机器人。

董学勤洞察到一个关键趋势:“如果说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那么非公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就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蓝海市场。”康迪利用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对非公路车进行“降维打击”。

最具创新性的是康迪的场景化AI应用策略。他们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的“球童机器狗”不仅可以替代球童的工作,还能管理和携带球杆、定位球和球员位置、拍摄各类视频甚至分析挥杆动作。这款产品完美结合了康迪在高尔夫市场的渠道优势和AI技术,打造了“AI+体育”的创新结合。

在工业领域,康迪针对美国人工成本高的痛点,研发了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通过人脸识别、声光干预和实时报警等功能,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安保解决方案。这种“AI+工业”的布局直击北美市场需求,避免了与国内企业的正面竞争。


康迪科技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不追求成为技术的创造者,而是成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连接器”和“转化器”。其在北美市场近20年的深耕,积累的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这正是AI技术公司所稀缺的宝贵财富。

董学勤将这种模式概括为“用中国的技术,用北美的场景和本地的渠道”。康迪已经向印尼GoTo集团提供了3台机器狗,用于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展示了其AI产品的国际化应用潜力。

康迪科技的“AI+”战略还体现在其组织转型上。公司已经从一家以智能装备制造为基础的制造型企业,通过“稳定现金流业务+增长孵化业务”双引擎驱动,转型为创新科技孵化与全球供应链运营的控股型平台公司。

深耕AI+场景,技术降维

董学勤在演讲中重点分享了康迪在“AI+”领域的探索,传统出海模式的核心是“成本优势”,拼的是谁更便宜、规模更大,最终陷入血腥的“内卷”红海。

康迪科技的破局点是它彻底抛弃了这套旧规则,康迪科技的“AI+智造”提供的不是“更便宜的产品”,而是“更优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卖的不再是一个高尔夫球车或一个机器人,而是一套融合了高性能硬件、智能化体验和本土化服务的“系统性价比”。

竞争对手还在计算单个零件的成本时,康迪已经在为客户计算总拥有成本和价值创造。例如,它的安防机器狗,价格可能高于传统方案,但它替代的是高昂且不稳定的人力成本,提供的是24小时无休、零误差的可靠服务。对于客户而言,这不是一项成本支出,而是一笔提升效率、降低长期风险的资产投资。


康迪科技由此跳出了价格战的泥潭,进入了价值战的蓝海,这是对传统制造思维的降维打击。

列如,康迪科技与云深处科技等AI企业合作,将四足机器人技术与现有产品线结合,开发出智能球童机器人和安防巡检机器狗。这些产品不仅具备自主导航、避障、跟随等基本功能,还能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作业。此前,康迪机器人技术总监崔广章在访谈中透露,公司正在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云-边-端”协同的智算系统,以实现大模型决策与机器狗执行的实时协同。

康迪的技术整合策略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与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巨头相比,康迪的机器人解决方案成本低40%,但更贴近商业场景的实际需求。这种“适度技术+场景深度适配”的策略,使康迪在商业化落地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成功并非偶然:中国智造出海的“康迪范式”

展望未来,康迪科技计划继续开发更多新能源电动非公路车产品,并持续投入精力、时间和资金到具身智能领域。董学勤表示:“我们希望依靠现在出口、出海的全链路能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在海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助力中国技术出海。”

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再到如今的生态出海,康迪科技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拍上。正如董学勤在演讲最后所展望的,转型后的康迪,征途不仅在新能源领域,更将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依托成熟的全球化供应链,协同更多合作伙伴,助力中国技术出海。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国内一批和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开始走在全球前沿。康迪科技在这场AI浪潮中,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径——不做大而全的AI平台,而是将AI技术与特定场景深度融合,这种务实策略可能会为中国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个值得参考的范本。

在论坛结束时,董学勤的愿景依然回荡在会场:“希望我们康迪可以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

这句话不仅定义了康迪的未来,也为中国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如何在全球化和智能化浪潮中找到新坐标,提供了一份深刻而务实的答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