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大力财经文 | 魏力
2025 年,AI 迈向 Agent 阶段,360 以积极之姿投身其中,旗下纳米 AI 备受瞩目。
AI 安全问题已然迫在眉睫。从内部看,AI 存在 “四大基因缺陷”:一切皆可编程、一切皆可模仿、一切皆可生成、一切皆可调度。外部呢?AI 系统攻击已成为大国博弈关键,黑灰产还利用 AI 制造攻击武器,甚至部署 “黑客智能体”。
老周手握有的几张关键 “牌”: 浏览器、导航、纳米 AI 以及 360 客户端,而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为 AI 安全业务引流的强大助力。
360 内部将纳米 AI 定位为全球首个迈入 L4 级别的智能体系统,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群体协同”的进化。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后,纳米 AI 性能卓越,能连续执行 1000 步复杂任务,消耗 Token 在 500 万至 3000 万,任务成功率高达 95.4%,远超同类产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纳米 AI 具备强大的落地应用能力,为其在各领域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纳米 AI 独创蜂群协作框架,实现智能体间记忆共享,解决协同困境,确保任务规划、协同执行与自我迭代高效统一。
在多个场景中发挥显著优势,如视频制作领域,打造国内首个“一句话生成大片”多智能体蜂群,将制作效率从过去的 2 小时大幅缩短至 20 分钟,大大提升内容创作效率。
01 智能体工厂与发展路径
360发布并上线“智能体工厂”,已汇聚超 5 万个 L3 智能体,企业无需编程基础,通过自然语言就能定制专属 L3 智能体,为智能体的广泛应用与个性化定制提供有力支持。周鸿祎提出的智能体演进路径明确,纳米 AI 已达 L4 级别,在多智能体协同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近两年,亟需转型的 360 全力投入 AI 领域,周鸿祎亲自挂帅,为集团定下“AI + 安全”战略,旨在以 AI 重塑各项业务。在网络安全之外,360 将纳米 AI 作为面向 C 端的主打产品,期望以此打开 AI 市场新局面。
360 之所以能在 “AI + 安全” 领域有如此布局,源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独特优势。一方面,360 在数字安全领域深耕多年,建立了坚实壁垒。2024 年累计捕获 1300 余起针对我国的 APT 攻击活动,涉及众多关键行业领域,成功捍卫国家网络安全。
2024 年 11 月推出“纳米搜索”,主打“搜、学、写、创”功能;今年 4 月发布“MCP 万能工具箱”提供工具调用能力;6 月起在智能体技术上持续突破,纳米 AI 从学会使用工具到实现多智能体蜂群协作,完成的任务难度不断攀升,功能日益强大。
在大力财经认为,老周的精明,知道自己几分几两,不卷底座,不卷造车。抓住自己能抓住的机会,避开竞争红海,专注核心优势。
02 大模型C端市场的激烈竞争
尽管纳米 AI 技术领先,但在 C 端市场面临严峻竞争。元宝、豆包、夸克以及 DeepSeek、Kimi 等竞品持续发力,百度、知乎等也推出类似产品。据 QuestMobile 数据,2025 年 4 月纳米 AI 活跃用户数仅 650 万,与行业第一 DeepSeek 的 1.77 亿相比差距巨大。
尤其元宝、豆包背靠腾讯和字节,拥有强大流量分发平台与产品打造能力,纳米 AI 要脱颖而出,需尽快建立深厚护城河。
随着 AI 应用深入,技术难度增大。纳米 AI 的蜂群协作框架虽提升效率,但在管理上存在局限,目前管理深度仅能做到一级到两级,更多级别会遭遇通信和协调问题。同时,智能体出错概率随步数增加,还会出现“倦怠”问题,虽可通过增加反思能力和设立校正智能体角色解决,但仍需不断优化。
最后
当下智能体发展呈现诸多趋势,通用智能体实现困难,聚焦单一领域更容易落地;企业打造智能体需多基准模型协作、沉淀专业知识;大模型要与企业原有信息化及 IT 工具对接。
未来是多智能体协作的时代,人机交互范式将改变,智能体经济有望繁荣。
在网络安全领域,360 凭借多年深耕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以安全智能体为核心,有望重构数字安全体系,应对“超级黑客”威胁。
大力财经认为,360 在 AI Agent 阶段凭借纳米 AI 展现出一定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在技术上持续突破管理瓶颈,提升产品稳定性与效率;在市场方面,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升用户规模与市场份额;在商业层面,尽快探索出可行的盈利模式。
未来,360 能否凭借纳米 AI 在 AI 浪潮中突出重围,引领行业发展?其在智能体技术上的创新能否转化为商业成功?这不仅关乎 360 的未来,也为整个 AI 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