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31日,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后,当日晚间,英伟达火速发布声明:“网络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芯片不存在‘后门’,并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
然而,这并未完全打消业界对英伟达的质疑。
就在H20解禁前,美国国会众议院提出了“芯片安全法案”,要求强制所有受出口管制的高性能芯片和相关计算机,在出口前配备能够实现位置验证功能的安全机制。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已具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等技术。
很明显,这为英伟达在华销售的H20芯片,再次蒙上一层阴影。相对来看,在底层安全技术、自主可信计算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国产芯,开始受到国内用户市场聚焦。
英伟达约谈事件后第二天,有媒体着重报道了飞腾“内生安全”概念。消息显示,飞腾在2019年推出了国内首个CPU层面的安全架构规范——PSPA,简单说就是给芯片刻上了“安全基因”。“现在已经升级到2.0版本,防护能力直接拉满。”
“基因级”安全特指区别于普通芯片的“贴补丁”安全功能,PSPA是从设计源头就把安全做到位。比如从硬件架构到软件接口,从生产流程到报废管理,全链路“防患于未然”。飞腾将其称之为“内生安全”——就像人天生有免疫系统,不是生病后才吃药。
而在更早些时候,海光芯片的硬件级‘原生安全’,被视为业内最先进的芯片安全方案。据悉,由于海光掌握完整的X86授权,并在底层技术上自主拓展了安全算法指令,成为当前唯一覆盖国密SM2/SM3/SM3的芯片厂商,并原生支持可信计算、隐私计算、漏洞防御等。
此外,海光也是国内少有的完成CPU+GPGPU布局的厂商,公司人工智能加速器(DCU)与CPU享有同一安全域,并且通用计算能力完全对标英伟达GPU。有网安专家将其纳入自主可信计算经典案例——基于海光芯片的软硬件系统在金融、财税等高敏感场景中表现卓著。
另一家以自主安全著称的厂商是龙芯。就在今年6月,龙芯3C6000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不仅将性能迭代到当前主流服务器芯片水平,还进一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国产化供应链。
据悉,在安全合规方面,龙芯处理器集成了安全SE模块,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商用密码二级资质的CPU内置安全模块。该模块将密码计算技术与通用计算技术进行芯片级一体化融合设计,提供硬件级密码算法处理能力,安全保障同样深受国产化用户信赖。

截至目前,尽管英伟达GPU安全风险问题还未尘埃落定,但有消息称,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企业均已暂停采购H20。在此背景下,国产芯片相关标的或将充分受益,尤其在安全性和综合性能方面表现良好的厂商,有望加快对海外芯片产品的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