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前三季度财报解读:短期阵痛,长期看好

网界 时间:2025-11-06 发表评论


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10月30日,孚能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孚能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65.64亿元,同比下降28.74%。

成本端营业成本58.74亿元,同比下降28.38%,费用等成本11.27亿元,同比下降14.80%。

营业总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后,归母净利润-3.8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6.89%。

表面看,这份财报充满挑战。但当我们拨开数字迷雾,会发现这家深耕软包电池16年的企业,正在行业变革期做一场关键抉择。

与行业整体回暖形成反差的是,孚能科技主动收缩了部分低毛利业务。这种“逆势”表现背后,是公司战略聚焦的主动调整。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孚能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逆势增长49.15%至4.1亿元,这说明客户回款质量和运营效率正在实质性改善。

01

短期阵痛背后的战略换挡

孚能科技今年以来的营收调整,很大程度上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孚能科技正在执行“深耕核心客户、拓展增量市场”的双轮驱动策略,这个策略的关键是优化客户结构。

具体来看,孚能科技上半年毛利率12.99%,较2024年提升1.67个百分点。

这说明在营收规模调整的同时,产品盈利能力却在增强。这种变化源于公司对业务结构的优化,增加了优质海外客户出货占比,减少了部分低毛利订单。


成本控制方面,孚能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成本下降28.38%,费用等成本下降14.80%。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措施。公司加强了客户回款管理,使得销售回款状况明显改善,这才有了现金流的大幅提升。

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股权层面。今年4月,广州工控完成对孚能科技的控股。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产业链资源与市场机会。从过去单纯依赖市场竞争,到如今获得国资赋能,孚能科技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02

固态电池布局进入收获期

在传统业务调整的同时,孚能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开始显现成效。这可能是公司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赛道。

技术进展方面,孚能科技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已完成送样;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更关键的是,孚能科技预计在今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60Ah全固态电池产品。


产业化进程同样扎实。孚能科技正在建设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计划在2026-2027年推进装车验证,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个时间表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基本同步,在某些环节甚至更为领先。

半固态电池方面,孚能科技的成本控制取得突破。目前半固态电池成本相比液态电池只高5%-10%,已经具备商业化基础。公司2026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显著增长,这将成为业绩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03

新应用场景打开成长空间

除了技术突破,孚能科技在应用场景拓展上同样收获颇丰。孚能科技的客户生态从传统车企延伸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在低空经济领域,孚能科技作为独家供应商为eVTOL制造商时的科技E20机型配套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这个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该机型近期获得阿联酋企业10亿美元采购订单。

同时,孚能科技为美国头部eVTOL公司配套的电池已进入FAA第四阶段认证。


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取得突破。孚能科技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向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送样,该产品可支持人形机器人实现8-12小时持续运行,较当前行业普遍不足2小时的续航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传统汽车客户方面,孚能科技凭借SPS超级软包产品新增了广汽、吉利、江铃、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多家头部客户定点。这些新定点项目预计将从2026年开始供货,为未来业绩提供确定性。

总结

孚能科技长期前景光明

回顾孚能科技的三季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营收下降”来定义这家企业。在短期业绩承压的背后,是公司为长远发展所做的战略调整。

国资入股提供了稳定发展基础,固态电池技术构筑了未来竞争壁垒,新应用场景打开了市场天花板。

虽然前三季度营收65.64亿元、同比下降28.74%的数字确实不容回避,但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49.15%、半固态电池成本接近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技术行业领先这些事实同样值得关注。

在动力电池这个长跑赛道上,孚能科技正在用短期阵痛换取长期发展的主动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低空经济政策放开、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已经完成战略布局的孚能科技,有望在行业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大旗热榜
换一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