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力财经
2025年第二财季,新氧科技医美治疗服务收入凭借品牌医美中心扩张飙升至1.44亿元,同比增长426%,成为亮点。
医美治疗服务收入飙升至 1.44 亿元,同比增长 426%,如此迅猛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品牌医美中心业务的大力扩张。
医美治疗服务收入激增,医疗产品及维修服务销售额下滑,轻医美连锁业务的拓展又为其带来新曙光。同时,新氧的半财年财报,揭示了其转型的曲折轨迹。
新氧科技如何在这复杂局面中破局前行?破局之路还是荆棘满途?
01 线下连锁,探索新业态
新氧科技从线上向线下连锁转型,始于2023年5月开设第一家轻医美连锁品牌门店。
到2025年6月30日,已在9个主要城市拥有29家全面运营门店,其中25家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线下业务挑战重重,产品管线布局因上游产品拿证周期长而受阻,门店筹备申请牌照耗时久,医疗团队搭建磨合不易。尽管艰难,2025年第二财季连锁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但新业务冲击老业务,老业务虽下降量级小于新业务增长,却因曾是利润支柱,导致公司仍处亏损。新氧在新旧业务的此消彼长中艰难平衡。
新氧科技选择进入线下领域,源于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后,消费者选择医美机构和医生仍困难重重,核心问题或在供给侧。亲自下场做供给,若成功不仅为自身谋发展,也为行业服务供给侧提升提供借鉴。
但新老业务冲突明显,头部业务集团因新氧自营诊所退出合作。不过,新氧主动转型,虽短期痛苦,却为长远发展赢得空间。
在平衡两者利益关系上,短期冲突难避免,长期看,线下业务为平台带来流量与信任,可通过推荐个性化服务实现合作共赢,只是尚需时间磨合。
大力财经分析认为,新氧科技的这一决策,是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医美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存在,单纯依靠线上平台的信息整合,似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难题。
通过线下业务的开展,新氧科技有望建立起更直接、更可靠的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02 扩张中的坚守之道
随着线下门店扩张,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新氧青春诊所与传统医美机构观念不同,认为轻医美抗衰领域可标准化。
新氧科技认为中国医美行业不存在真正内卷,中国医美价格高,行业呈现高毛利、低净利特点,问题在于经营水平低而非竞争内卷。
在与流量巨头竞争中,新氧进行产业垂直整合,从Tob转Toc业务,实现平台、消费者和供应商利益一致,与传统医美平台形成差异,甚至入驻美团等平台,不单纯依赖价格竞争。
随着上游产品丰富,新氧与上游供应商关系也将改善,价格争议可能减少。
如今,轻医美抗衰已成为医美行业最大的品类。未来,新氧传统线上业务将从Tob向Toc模式转变,虽面临新老业务交替冲突,但长期看好两块业务收入增长。
盈利预期上,尽管当前财务困难,但平台业务和项目业务过去盈利,为连锁业务投入提供支撑,目前仍有盈利。
连锁业务多数门店现金流转正,超半数单月盈利,公司认为实现整体盈利周期不会太长。
门店扩张方面,今年试点两到三家加盟店,探索全托管式加盟模式,再决定直营店与加盟店比例。同时,持续投入供应链、中台和数字化建设,打磨服务品质与医疗交付细节,以差异化优势应对竞争,实现千店连锁目标。
对于新氧科技的未来盈利预期,网友们看法两极分化。有人充满期待:“感觉新氧已经在慢慢走上正轨了,盈利应该不远了。” 但也有人泼冷水:“市场变化莫测,现在说盈利还为时过早。”
最后
新氧的破局之路,对于全面的盈利预期,究竟是曙光在前的黎明前奏,还是迷雾重重的未知征途?
在这场转型中,新氧科技展现出了勇气与决心。敢于革自己的命,主动进入线下领域,探索供给侧改革,这是许多企业所缺乏的魄力。
从医疗服务质量的坚守,到竞争态势下的差异化探索,再到未来盈利与扩张的期许,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的力量。毅然决然地 “革自己的命”,主动跨界踏入线下领域,深度探索供给侧改革的全新路径。
在这场线上线下的转型的博弈中,新氧科技能否成功找到新机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