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豆沙包
编辑 | 魏力
近日,财经领域一则重磅消息震惊了行业内外。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员工的亿元利益输送内幕曝光。
一直以来,量化投资市场表面上风平浪静,可私下里却暗潮涌动。谁能想到,在看似规范的金融交易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利益黑洞。
据报道,媒体陆续披露了量化私募巨头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员工之间长达六年的利益输送内幕,去年11月“幻方量化员工因涉券商返佣被抓”的传闻真相也随之曝光。
这起事件涉及的金额之大、时间之长,令人咋舌。不禁要问,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他们为何能如此大胆地进行非法操作?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类似事件?
01 利益输送案溯源:履历与业务背后的暗流
要想了解这起利益输送案件的真相,必须从李橙及相关人员的履历和业务往来开始。
据悉李橙曾在招商证券任职,正是基于过去的业务合作和人情关系,幻方量化将一部分高频、大额交易集中在招商证券的营业部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券商直接返佣给客户是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行为。
为了规避监管,李橙与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原总经理孟鹏飞设计出了一套“曲线返佣”的方案,操作手法极为隐蔽,孟鹏飞的亲属担任了幻方的专属经纪人,将幻方量化的交易引导至指定营业部后,通过亲属的银行卡收取绩效奖金。
在2018年至2023年的六年时间里,二人通过这一非法手段累计套取返佣高达1.18亿元,其中2000万元流入李橙账户,1000万元则用于“打点”招商证券总部私人客户部总经理刘欢,剩余的8000万元被孟鹏飞私吞。
当事情快暴露时,孟鹏飞竟向时任招商证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高翔送 300 万元黄金以求自保。尽管高翔退回了黄金,仍因涉嫌渎职被立案审查。可见,这起利益输送案牵涉之广、关系之复杂。各方为了利益,无视法规,将金融市场的规则抛诸脑后。幻方量化声称是员工个人行为,但真的能将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吗?
02 幻方量化如何甩锅?
2024年11月,李橙被带走调查。
根据《华夏时报》2024年11月22日的报道,该报向幻方量化求证此事,幻方量化的市场部相关人员回应称:“我们确实得知李橙正在协助调查,但具体调查内容尚不明确。公司未收到正式通知,且无法联系到他本人。这件事是员工的个人行为,对公司没有影响,业务正常运营。”
然而,这起案件背后的更多隐情并未就此平息。
为了保全自己,孟鹏飞曾向时任招商证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高翔送上了价值300万元的黄金。尽管高翔退回了黄金,但他依然因涉嫌渎职,于今年5月30日被立案审查。
03 幻方量化的地位与行业震荡
幻方量化成立于2015年,主要聚焦于量化投资策略尤其是指数增强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幻方量化在中国量化投资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量化四大天王”之一,与九坤投资、明汯投资、灵均投资并列。
创始团队早在2008年便开始研究量化对冲,2015年10月推出了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2016年10月21日上线了第一份由深度学习生成的交易仓位,并于2017年全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交易。
此外,2023年4月,为了探索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本质,幻方量化还公开成立了新的独立研究组织——“深度求索(DeepSeek)”。
这次案件不仅给幻方量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冲击,也敲响了整个量化投资行业的警钟。在追求业务增长和利润的同时,合规经营才是企业长久立足的根本。
大力财经认为,此次幻方量化利益输送案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整个量化投资行业的一个毒瘤。它暴露了行业在合规和监管上的严重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量化投资行业所谓的美好未来不过是空中楼阁。未来,行业的竞争到底是会走向更加规范的良性竞争,还是会在利益的驱使下继续陷入混乱?
04 行业反思:监管与合规的重要性
此次事件让人深思,量化投资领域的快速发展,是否过于依赖了对法规的忽视和对利益的放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合规,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是整个行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未来,量化投资行业若想重回正轨,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监管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完善法规,堵住漏洞,让违法者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建立更严格的合规审查机制。否则,量化投资行业将难以摆脱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阴影,可能会陷入发展的困境,甚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随着这一案件的曝光,如何加强监管力度、健全行业规范,成为了业内的热点话题。
大力财经认为在这场利益输送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违法行为,更是整个行业在规范和监管方面的短板。如果不加以规范,未来量化投资行业可能会陷入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之中。
大家对于此次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