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团优选转型升级的消息让本就不平静的零售市场再起波澜。这家扎根本地的零售企业进一步将目光聚焦即时零售,跳出内卷的战略愈发清晰。
从闪购品类扩张到小象超市的加码发力,从美团优选的战略调整到Keemart的海外试水,美团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既准且狠。
当行业还在为"次日达"还是"半日达"争论不休时,美团早已把目光投向更深处——那些身处城市毛细血管里的前置仓网络、沉淀多年的冷链技术、以及数百万骑手构建的分布式运力体系,正在悄悄编织一张比电商平台更贴近消费者的零售神经网络。
当美团宣布全面发力即时零售后,也同时暂停了美团优选全国多省市的服务。
原有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团长们怎么办?
面对市场的疑问,美团无声地给出了一份负责任的答卷,员工不裁员,受影响的员工将分批次加入快驴、小象超市业务以及美团出海业务;供应商、团长的押金、货款等及时结算,妥善安排。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此次美团优选战略转型,许多人竟不知原来它早已把根系深深扎进了中国最广袤的乡镇土壤。网友们甚至在社交平台上感慨,“美团优选可不可以不要倒闭啊!这是农村人唯一的救赎!”因为相比去镇上,在美团优选上买菜、买零食确实方便很多。
美团优选,缅怀与不舍
在中国互联网的版图上,每家公司都被贴上了鲜明的标签。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美团始终与城市里穿梭的黄衣骑手画等号。
当发现家乡的服务站点停止接单时,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呐喊,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激起了意想不到的涟漪。
一条条带着哭腔的小红书笔记下,很快聚集了上千条来自天南海北的共鸣。
有人晒出去年通过优选给老家父母买的年货截图,有人分享村里自提点阿婆帮忙保管包裹的暖心故事。
这些声音撕开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真相——在五环外的广袤土地上,美团优选早已不是简单的生鲜电商,而是演变成了某种基础设施般的存在。
根据美团官方去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平台每月产生的"孝心单"超过百万笔。在城市打拼的子女们,通过手机屏幕就能给留守老家的父母送去新鲜水果、时令蔬菜。这种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情连接,远比GMV数字更能说明商业创新的社会价值。
例如,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某个山村,村口小卖部挂着"美团优选自提点"的招牌已经三年。以前村民想买瓶老干妈都要等每周一次的赶集,现在连活鸡苗都能次日达。店主老杨说:"最夸张的是有户人家给读高中的闺女买了台步步高学习机,从下单到取货不到20小时。"说这话时,他正在整理刚到的包裹,里面既有深圳打工青年寄给爷爷奶奶的钙片,也有村里年轻人团购的元气森林气泡水。
这种改变在都市白领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交通闭塞的乡村而言,不亚于一场消费革命。
江西赣州的自提点团长小周算过一笔账,通过优选采购的食用油比镇上超市便宜8块钱,新鲜排骨每斤少花3块5,更别提那些村里根本买不到的网红零食。"去年春节我们站点单日最高峰收了287个包裹,几乎家家户户都来取年货。"如今站点关闭,她不得不重新启用那辆用来拉货的三轮车,每周两次往返镇上的批发市场。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留守老人的困境。在四川广元,78岁的张桂芳老人已经习惯了每周二、四去村卫生所取儿子从成都寄来的包裹。"有次下大雨,卫生所的小王医生特意把药送到我家。"随着优选撤站,老人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攒够清单等赶集"的日子。她的儿子在电话里叹气:"现在只能每月抽周末开车回去送物资,来回油费都比商品贵。"
这些散落在社交媒体上的真实故事,拼凑出一幅被主流叙事忽略的图景,当我们在讨论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时,那些真正依赖它生活的人们,关心的从来不是GMV或UE模型。这种超出商业范畴的社会价值,或许才是人们依依不舍的深层原因。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涌现的众多的缅怀与不舍意味着美团优选已经悄然融入他们的生活肌理,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经创造的便利已经深入人心。美团按下的暂停键,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被迫改变,这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不舍。
而美团优选转型留下的真空地带,也正在引发连锁反应。
业务转型与社会责任
当美团优选突然关闭业务时,舆论场迅速分裂成两个极端——一方面表达缅怀与不舍,另一方面则埋怨优选退出后很多人失去工作、生活便利回到原点,总之就是美团没有尽到社会责任。
但这种说法是真相吗?对美团而言真的公平吗?
商业世界的战略调整从来不是一道德审判题,而是道生存算术题。行业早期,社区团购是风口,多多买菜、兴盛优选、淘菜菜、京东拼拼等,几乎所有大厂纷纷入局。最后只剩下美团和拼多多两家,其他都退出了,但美团和多多社区团购业务还是亏,亏得还不少。
长期的巨额亏损,让美团不得不对优选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2024年,美团战略转向为“减亏提效”,关仓止损成为必然选择。
但是,面对优选的突然暂停,美团并不像键盘侠的谣言所说的那样没有预案。真相在大量的不解与贬低中其实若隐若现。
事实上,美团对优选正式员工做出了“不裁员”的承诺。
根据权威媒体所报道的内部人员透露的信息来看,美团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业务接收计划,确保员工都能平稳过渡到美团体系内其他合适的岗位(如美团外卖、小象超市、快驴等业务),目前有一些员工已经接到了多个团队的邀请。
另外还有不少团长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美团优选的补偿短信。团长小林(化名)晒出的后台记录显示,不但刚交的1000元押金原路退回,额外还多出1000补偿金。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只是被淹没在了谣言浪潮之中。
虽然没有公开对外表态,但从一些团长和合作商的个人发帖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这些散落的碎片拼出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在众多企业纷纷冷血裁员的当下,美团硬是凭着“不放弃”的心气儿,力争把受影响的正式员工都能安排在新岗位上,不掉队。
只是美团这一贯“只做不说”的风格着实让人捉急。
与那些连夜关停业务却对员工毫无托底的公司相比,美团或许重新定义什么叫“商业向善”——不是高举情怀大旗、猛着劲表态,而是把对员工、伙伴、用户的尊重,都体现在行动里,如果不是看到那些团长的“爆图”,我们也不知道它已经默默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诚然,美团并不是一家完美无瑕的企业,但我们依然应该秉持客观公正,基于事实理性地去审视一家企业,以偏概全或人云亦云都是另一种“傲慢和偏见”。
美团跳出内卷的战略愈发清晰
“我们深知,单一的业务模型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将持续探索,力求在各个地理区域和不同等级的城市中,找到最适合的商业模型。”美团管理层在最近的年报电话会议上强调。
显然,随着行业从高速增长迈向深度竞争阶段,市场需求正呈现出显著的分层与复杂化特征。而以配送员为纽带构建的即时零售物流网络,已然成为“现代城市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团优选业务调整的当天,美团也宣布全面发力即时零售业务美团闪购和小象超市。其中更是重点提及小象超市,美团宣布,小象超市将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当前小象超市前置仓数量近一千个。这意味着美团主动跳出内卷的战略愈发清晰,且颇具执行力。
在2024年底,美团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象超市就已启动出海计划,海外品牌命名为Keemart。
Keemart其实就是小象超市的海外版本——作为即时零售的成功经验在海外复用。其采用“本地合作+前置仓”的模式,将国内成熟的仓配网络、智能调度系统与本地化运营经验相结合,以沙特为第一站,正式开启了出海征程。
美团出海的核心驱动力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将中国在即时零售领域领先的模式创新、精细化运营和高效履约能力,作为高附加值方案,输出至增长潜力巨大的海外地区,寻求更优的增长极。
美团的种种举措,其战略意义都在于既填补了传统电商时效性不足的市场空白,又通过时效优势,提升品牌商的溢价能力。
这种模式输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更在于向全球展示中国在即时配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把握全球市场的先发地位。
在面对友商的竞争时,美团也明确表达了零和博弈不仅无法创造新的价值,反而消耗了行业的发展潜力,而这正是美团零售体系转型的背景与基础。
所以无论是业务转型还是出海探路,美团在为自己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破局之路——只有将行业带到更高的维度才能消灭内卷实现共赢。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