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权益保护研讨会聚焦华亚案,多维度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视财经 时间:2025-09-25 发表评论
4b4802e74e9abec60ab7a7aa2fdcabf1.jpg

 撰文丨一视财经  高山  

 编辑 | 西贝 


2025年9月7日,一场主题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著名法律专家学者,就《民营经济促进法6》颁行后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以福建华亚集团案例为切入点,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难点痛点进行了专家会诊,提出了民事起诉、行政投诉、刑事控告三大手段并举的保护策略。


民营经济促进法:法治保障的重大飞跃

2025年5月20日,我国民营经济促进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标志着民营经济保障措施已纳入法治建设轨道。


该法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


而华亚集团是一家以投资经营钢铁、纺织、房地产、物流、贸易等行业为主的跨行业、多元化民营实业集团企业。该集团的创业史要回溯至1999年,当时集团创始人许长球成立了福建省长乐市华亚纺织有限公司。2003年,为扩大经营规模,华亚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成立了新金山公司。2005年,华亚集团正式成立,控股新金山公司和华亚纺织有限公司。在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创始人许长球将华亚集团部分股份半卖半送给五位亲戚。后因种种原因,这五人与许长球产生分歧。


2019年5月10日,五人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书》,联合成为共同体一致对抗华亚集团及许长球。协议中包含“违约人自愿在出现违约行为时,以自己在公司工商注册登记上认缴出资金额的10倍向共同体的守约方支付违约金”等条款。


股权纠纷与虚假诉讼背后


股权纠纷是双方争议的核心焦点。几经诉讼,法院最终判决认定许长球一方占股为50.22%,拥有绝对控股大股东的法律地位。2019年起,多名小股东找到公司高管王某某等人,以利益诱惑伙同多名律师提起了多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意图染指新金山37.5%股权。小股东们又和王某某等高管签署九方《一致行动协议书》,订立攻守同盟对抗华亚集团和许某。


2022年,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以虚假诉讼罪立案,后法院判决二人诈骗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华亚集团方认为,林为民行为恶劣且没有认罪认罚的情节,法院判处其缓刑明显过轻。华亚集团方更气愤的是,事后发现王某某聘请辩护律师的费用,竟然来自华亚集团总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资金,林某还挪用了该子公司巨额资金,因此涉嫌挪用资金罪。林某某被解除刑事强制手段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攻击华亚集团和许某某的网帖。这些网帖将自身包装成被害人,捏造事实、抹黑、中伤华亚集团及董事长。


华亚集团方发现,林某某在缓刑考验期间,脱离社区矫正机构监管,多次前往山西、北京等地投诉、上访。


专家研讨与维权路径:三大手段并举的保护策略


对于华亚集团的遭遇,与会专家围绕着中央精神和法律规定,从民事诉讼、行政投诉、刑事控告等多个角度展开研讨。


针对王某某、林某某诈骗案,专家认为二人诈骗标的系公司37.5%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为1800万,实际估值远超1800万元,属于高价值财产权。其一旦得逞,将直接影响公司控制权。


专家指出,通过隐瞒与虚假陈述谋求以生效裁判固定权益,这是对司法秩序与公信力的直接冲击。王、林等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可见合谋与组织化特征明显,客观危害也处于“高度逼近既遂”状态。


对于不法分子网络攻击甚至有内部人员网络诬告等难题,与会专家建议执行“先止损—再追责—最后治理”的总思路,并行推进民事诉讼、行政投诉、刑事控告三条路径。


《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以来,各地迅速跟进落实。北京印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江苏启动优化企业法治建设三年行动;山西、山东、广东、海南、四川等地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


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积极行动,把民促法的宣传解读、政策落地、法治服务、合规建设贯通起来,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促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备受各界关注。连月来,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积极行动,把民促法的宣传解读、政策落地、法治服务、合规建设贯通起来,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法律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通过民事起诉、行政投诉、刑事控告三大手段并举,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意义巨大。《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民营经济保障措施已纳入法治建设轨道。但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各级切实落实上级精神,急企业之所急,才能让民营企业摆脱不法干扰,重回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民营企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因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